第八十二章 制作局议事(1/3)
晨光熹微,京城制造局门前已经站满了人。军委会和科学院的大臣们个个神色肃穆,静候多时。寒风呼啸,吹得众人衣袍猎猎作响。
“陛下怎么还不来?”一名年轻官员低声问道,搓了搓已经冻得发红的手。
站在他身旁的徐光启眉头微蹙,目光望向远处。昨夜接到皇帝密令时,他就知道今天必定不同寻常。皇帝要他准备好大明水师所有船只的详细资料,这背后必有深意。
“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远处尘土飞扬,一队仪仗缓缓驶来。马蹄声由远及近,清脆的声响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崇祯端坐在马车之中,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他的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这些日子,海防问题一直萦绕在他心头。大沽口和杭州湾的教训太过深刻,海禁政策已经难以为继。
马车在制造局门前稳稳停下。崇祯整了整衣冠,迈步而下。
“微臣等拜见圣上!”群臣齐声行礼,声音洪亮。
“免礼。”崇祯挥了挥手,大步走向议事厅。他的脚步虽快,但每一步都显得沉稳有力。
京城制造局日新月异,如今已成为大明最重要的军工重地。穿过庭院时,远处传来阵阵锻造声,那是工匠们正在打造火器甲胄。
议事厅内,大臣分列两侧。桌上摆着厚厚一叠文书,那是大明水师所有船只的详细记录。徐光启站在一旁,手中捧着另一份奏折。
“徐爱卿,开始吧。”崇祯在主位坐下,目光炯炯。
徐光启翻开文书,声音沉稳:“启禀陛下,清江督造船厂现有匠人五千三百六十人,去年共造船六百艘。其中海船五十艘,河船五百五十艘。”
“具体说说海船。”崇祯身体微微前倾。
“是。”徐光启点头,“目前每年可造海船五十艘,分为六种。这两艘巡航战船,长五十米,吃水最深可达六米有余。这是我朝最大的战船,船身坚固,可载重三百石,适合远洋航行。”
他顿了顿,继续道:“三号哨船,又称草撇船,长十五米。这种船机动性强,多用于近海巡逻。四号冬船,也叫海沧船,吃水两米半左右,是目前登莱水师的主力船只。”
“五号鸟船和六号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