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肱骨之臣(二)(1/4)
郑三俊站起身来,心中却是波涛汹涌,这位皇帝的思虑似乎比他想象的要深远得多。
“陛下,”郑三俊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臣斗胆问一句,若是百姓无力还贷”
“那就收回土地,重新拍卖。”崇祯转过身,神色淡然,“银行自有一套完整的机制。”
郑三俊暗暗点头。这确实是个两全其策,既保障了银行的利益,又给了农民一个机会。
殿内一时陷入沉默,阳光在地面上缓缓移动,拉长了众人的影子。
“郑爱卿,”崇祯忽然开口,语气变得严肃,“你刚到任国税局,这件事需要你多上心。各省放贷额度要严格把控,毕竟是真金白银,不是废纸。”
郑三俊心头一紧:“臣明白。”
王徵这时插话道:“陛下,目前国库银行仅在顺天府设点”
“朕已经在筹划了。”崇祯打断他的话,“新版银钞已经制成,准备先在北方诸省和湖广推行。”
王徵恍然大悟。这些地方正是新农税政策见效最明显的区域,若是能把银行业务铺开,必定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陛下,臣还有一事不明。”郑三俊斟酌着开口。
“但说无妨。”
“这银行放贷,若是遇到天灾人祸,恐怕”
崇祯轻笑一声:“所以朕让你配合银行严格审核。再说了,就算有损失,也总比让田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强。”
郑三俊心中一震。皇帝这一招实在高明。用银行放贷的方式,既解决了农民买地的难题,又能避免土地兼并,更能让银行获利。这哪里是传闻中的昏君?分明就是位雄才大略的明君!
“臣明白了,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郑三俊再次躬身行礼,声音中带着几分凝重。
“郑爱卿忠心为国,朕很是欣慰。”崇祯的目光在郑三俊身上停留片刻,随后又转向一旁的王徵,“王爱卿,这国税局的章程,还需要你多费心。”
“臣遵旨。”王徵拱手应道,眉宇间透着几分疲惫。这段时间,为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他几乎夜以继续。
待郑三俊与王徵离开后,崇祯按压着隐隐作痛的太阳穴。案头的奏折堆积如山,但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