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李元起被捉(二)(3/3)
三俊也到了京城。顾炎武和黄宗羲在京城大学任教。这些都是棋子,一步一步,都在朕的计划之中。”
“高!”王承恩忍不住赞叹,“陛下这是要以柔克刚,借他人之手”
“不止如此。”崇祯拿起桌上的一份奏折,纸张在他手中发出轻微的响声,“李元起一案,会让很多人惊慌失措。人在害怕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
“自保。”
“对,自保。”崇祯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到时候,那些和李元起有牵连的人,自然会乱了阵脚。就像惊弓之鸟,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暴露自己。”
正说着,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小太监快步进来,手中捧着一封密信:“陛下,礼部尚书温体仁的密信。”
崇祯接过信件,快速浏览一遍。阳光透过窗棂,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衬得他的表情忽明忽暗:“这老狐狸,果然没让朕失望。”
“势必要给这帮不安分的报社一个深刻教训?”王承恩试探着问道。
“不止。”崇祯将信递给王承恩,“他还查到了一条重要线索。”
王承恩接过信件,目光快速扫过,脸色突然变得凝重:“杭州湾”
“是啊,杭州湾。”崇祯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寒意,“继张家口、大沽口之后,又一个卖粮给建奴的地方。这些人,真是好大的胆子。”
而“海禁令”这三个字仿佛一根刺,深深扎在他心里,让他坐立难安。
大明朝自洪武年间就有海禁,到他这一代,虽然隆庆皇帝曾开放过福建海澄月湾,但杭州湾仍在禁令之下。可这禁令,又何尝真正约束住了那些胆大包天之徒?
“郑芝龙那帮海上枭雄,不就是在这禁令下成长起来的吗?”崇祯冷笑一声,将密报重重摔在案几上。
他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内回响,仿佛也在敲打着他的心弦。他其实并不反对海运,甚至已经暗中派周延儒去广州重开市舶司。对杭州湾的私自出海,他也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现在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