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二曾师徒三人密会(2/3)
争也打不完。”曾国藩叹息道,“上山容易下山难。我可以金盆洗手,但这些弟兄们呢?”
李鸿章双眼通红,“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请老师指教!”
“起来。”曾国藩扶起李鸿章,“事情或许还有转机。”
“转机?”
“陈逸风。”
这个名字让李鸿章心中一动。
近来朝野上下,谈论最多的就是此人。
“此人在琉球一役中表现非凡。”曾国藩眼中闪过异色,“三千日军加十万暴徒,皆被其剿灭。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竟能调动洋人火炮相助。”
李鸿章不由得想起了前些日子传来的消息。那场战役中,陈逸风不但击退了日军,还让琉球国力大增。朝廷震惊之余,连连褒奖,甚至还赐予了“镇国公”的封号。
“此人与洋人究竟有何关系?”李鸿章若有所思地问道。
“他很聪明。”曾国藩踱步道,“琉球朝堂已在他掌控之中,而朝廷却被他的障眼法蒙蔽,只顾着赏赐封号。”
李鸿章恍然大悟:“老师是要”
“不错。”曾国藩微微一笑,“有他在前面吸引朝廷注意力,我湘军便能暗中发展。”
就在这时,七爷曾国荃匆匆走了进来。他的脸上带着几分焦急,显然是有要事相商。
“大哥。”曾国荃行礼后直入主题,“何不试着招揽陈逸风?此人虽来历不明,但确是汉人无疑。若能为我所用”
“住口!”曾国藩厉声喝止。
书房内顿时一片寂静,连窗外的风声都似乎停了下来。
“国荃啊国荃。”曾国藩长叹一声,走到窗前望着院中的梅树,“你可知满清入关时的剃发令?百姓宁死不从,死伤无数。可到了乾隆年间,百姓早已习惯了辫子,反而嘲笑朝鲜使臣的装扮。”
他转过身,目光深邃:“这就是习惯的力量,也是气运所在。除非你愿意血洗中原,否则就得向这股力量低头。”
曾国荃沉默片刻,突然道:“大哥,你忘了一点。陈逸风不同,他从未习惯过大清的统治,也未曾向习惯低头。这一年来,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影响了两国国运。”
“莫非”曾国藩面色大变,手中的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