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泥火之外,亦有温情(1/3)
离开初具雏形的窑场工地,袁尚并未直接返回刺史府。那片土地上夯土的砰砰声、民夫的号子声犹在耳边回响,但他心中挂念的,还有另一桩同样重要的试验——水泥。
与新建窑场不同,水泥的初步研制被安排在了邺城外原有的那片工坊区内。那里不仅有酿酒坊飘出的阵阵糟香,还有铁器坊叮当的敲打声,如今又多了一小片区域,专门用来进行这项“点石成金”般的尝试。
许褚依旧紧随其后,他今天算是开了眼界,先是看主公指点江山般解决了夯土难题,现在又要去看什么“水泥”。他对这些弯弯绕绕的东西不甚了了,只觉得主公的脑袋里装的东西,跟旁人实在不一样。
“主公,那‘水泥’,真能像您说的那样,加水就能变得跟石头一样硬?”路上,许褚还是没忍住好奇。
袁尚勒着马缰,悠然前行:“理论上是如此,但要做到恰到好处,却需要反复试验。火候、配比、研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他想起前世博物馆里看到的罗马混凝土,还有那些屹立千年的古建筑,心中不禁多了几分紧迫感。若能掌握这利器,冀州的建设速度将是颠覆性的。
不多时,工坊区已在望。还未靠近,就听到一阵石磨转动的沉闷声响,夹杂着工匠们略带困惑的交谈。袁尚翻身下马,径直走向那片被圈出来的小工坊。
只见几名老工匠正围着一个石磨,费力地将一些灰黑色的块状物投入其中。磨出来的粉末粗细不均,颜色也有些驳杂。旁边还有几个陶盆,里面盛放着不同比例混合后加水搅拌的泥浆,有的已经干裂,有的则软塌塌不成形状,显然都不成功。
“见过大人!”负责此事的工坊管事连忙上前行礼。
袁尚摆摆手,目光落在那些失败的样品上,又抓起一把刚磨出的粉末捻了捻。“还是太粗了。”他微微摇头,“而且,焙烧时的温度恐怕还不够均匀稳定。”
他走到一个临时搭建的小型试验土窑旁,里面尚有余温。这土窑比魏家窑场的还要简陋,纯粹是为了小批量试烧原料所用。
“主公明鉴。”管事面露难色,“小的们都是按照您的方子,将石灰石和黏土打碎混合,放进去烧。可这火候实在难掌握,有时候烧不透,有时候又烧成了硬疙瘩,磨起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