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西格鲁吉亚帕夏(2/5)
阿齐兹之所以如此热衷去抢劫阿兰人,也是因为要招募、训练、装备新军的花费实在太大,在时下的帝国体制里,苏丹是没有能力来额外供养他这么一支军队的,何况国内的贵族还强烈反对。
从踏入高加索山山道开始,阿齐兹就开始对沿途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以及北高加索一带因为种族、宗教纠纷藏在这里的山民进行了清扫,除非是本教派的伊教徒,一律攻打、俘虏后送到西格鲁吉亚的港口城市巴统。
等到彻底拿下阿兰城,并将那里的大量基督徒捉拿后就一起押送到巴统,然后发到伊斯坦布尔售卖。
在他的盘算里,这一趟他至少能收获十万人,十万人,发卖得到的钱财足以支撑他的一万新军五年之需!
从这一节可以看出,虽然奥斯曼帝国中央财政困难,但贵族们并不贫穷,像极了明末时分,虽然国家穷,但民间却有巨量的白银。
这样的帝国,衰落是迟早的事。
帝国的事情阿齐兹自然既不想又不愿过问。
对他来说,拿下阿兰城获得钱财,进而增加新军的编制才是正理,他与俄国人迟早有一战,若是不趁着俄国人还没有彻底拿下北高加索之前进行,他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在他的心目中,若是练就两万新兵,进而稳固克里米亚半岛,让自己的头衔由以前的“西格鲁吉亚塔曼帕夏”再增加一个“克里米亚”,那就再好不过了。
若是占据克里米亚,那就能扩大骑兵的编制,进而窥视第聂伯河一带。
第聂伯河流域,百年前还是他祖先的土地啊。
虽然一早就知道奥斯曼人来了,但阿拉吉尔的阿兰人却无可奈何,除了紧守木城以及逃亡山上便无他策了。
于是,一千五百西帕西骑兵围绕着阿拉吉尔四处劫掠,在车臣人正在攻打阿兰城时,他已经将俘虏了一万多人!
此后,他让一个耶尼切里团(一千五百人)镇守阿拉吉尔,自己带着一千五百西帕西骑兵、一千五百耶尼切里新步兵正式开往阿兰城。
他的骑兵、步兵都是按照此时法国军制编就的,骑兵除了一千波兰人擅长的长枪、马刀,还配备了轻便的骑枪,随时可以当成龙骑兵来用。
步兵团除了能够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