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高宗李治(5/8)
立即遭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众老臣的强烈反对。
但李治心意已决,坚决推行此事。最终,在武则天及其支持者的努力下,成功地实现了“废王立武”。而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因反对皇帝的决策,被视为不忠之臣,纷纷被贬谪流放,从此一蹶不振。经过这场激烈的斗争,李治终于彻底清除了长孙无忌等权臣集团,将朝政大权稳稳地握在了自己手中。
李治在成功清除权臣之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重要的目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唐王朝的统治根基。
为此,李治大力推进官制改革,创造性地设立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封驳,尚书省则负责具体执行。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有效地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于某一部门或个人之手。
此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司其职,分别管理不同领域的政务,使得中央政府的职责和权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明晰和强化。(这个时候的三省六部制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演化的,比起唐太宗时期更加划分细致,分工明确了)
不仅如此,李治还十分注重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和监督。他派遣专门的监察御史定期巡查各地,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优劣、廉洁与否。
对于那些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的官员,一经查实,严惩不贷;而对于那些勤勉奉公、造福一方的官员,则予以嘉奖升迁。通过这种严格的考核监督机制,有效地遏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确保了中央政令的畅通无阻。
在李治坚持不懈地努力之下,唐朝的中央集权犹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得到了极为显着的强化与巩固。整个国家的政治环境变得愈发清正廉明,宛如一汪清澈见底的湖水,让人心旷神怡。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之景,好似那盛开的繁花,绚丽多彩而又生机勃勃。各行各业都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尤其是农业领域更是成绩斐然。
李治深知农业乃国家之根本,因此不遗余力地推行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且有利于农业长远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不仅激发了农民们的耕种热情,更使得农田产量大幅提升,粮仓充实丰盈,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尽享太平盛世的福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