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是小偷?是摇钱树!(3/3)
列车时刻表映在他金丝眼镜片上,模糊了“广州—济南”的班次信息。
“陈总!这儿!”
举着“柳家沟合作社”木牌的男人从立柱后闪出,藏青色中山装熨得笔挺,胸前的团徽却歪斜着。
周德贵堆着笑迎上来,左手拎着的公文包鼓鼓囊囊,右手顺势接过陈永年的行李箱:
“柳青临时被市里叫去开紧急会议,特意托我来接您。”
陈永年脚步一顿,狐疑地打量眼前人:“柳青没提过这事。”
“哎呦您看我这记性!”周德贵猛拍脑门,从内袋掏出皱巴巴的电报纸,
“今早刚收到的加急电报,说省农业厅要突击检查蜂场资质——柳青特意嘱咐,让我带您先看试验田,他开完会立刻赶过来。”
泛黄的电报纸上,“省农业厅”的红色抬头被汗水洇得发暗,落款处“柳青”的签名龙飞凤舞。
陈永年指尖摩挲着纸面凹凸的钢印——这是他从商二十年来最熟悉的防伪标识。
陈永年半信半疑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不锈钢保温杯泛着的冷光恰好晃过周德贵剧烈滚动的喉结。
站台广播突然炸响的《东方红》旋律惊飞了檐下的灰鸽,扑棱棱的翅膀声里混着男人略带潮汕口音的絮叨:”您看这班次晚点两小时,不如咱们先去东郊宾馆歇歇脚?”
招待所208周德贵长年包的房间弥漫着廉价的香水味,周德贵将合同铺在掉漆的圆桌上。
“这是合作社草拟的包销协议,您先过目。”他拧开英雄钢笔递过去,笔尖渗出的墨汁在合同边缘晕开一小团蓝痕。
陈永年扶了扶眼镜,目光扫过条款:三年期包销合同、每公斤保底收购价12元、预付三成定金纸页右下角鲜红的合作社公章旁,还拓着柳青的私章印鉴——篆体“青”字缺了左下角,与广交会订单上的印记分毫不差。
窗外传来火车进站的轰鸣,周德贵状似无意地叹气:“其实柳青压力也大,省里天天催着要改革典型,港商那边又开出十五块的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