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2/4)
也来自津门。”“我是赵卫国,从渤海明珠而来。”“我是陈青梅,也是从渤海明珠来的。”“我是高原元,来自热河。”自我介绍时,李安然注意到张鹏程与杜鹃显然是一对,赵卫国和陈青梅也似有情愫,只有高原元独身一人,大概那缺席的知青和她同来自热河。算上李安然在内,这六位知青大多来自北方。这是常态;如果是南方人跑到北方来插队,单单一个水土不服的问题就够致命了,更不用说气候变化和饮食习惯差异了。然而若没有记错的话,胡八一和王胖子都是从南方的八闽而来,所以这条规则也不一定总是准确。当然,也可能是在运动开始初期对于这一块考虑不足,发现问题之后才做出调整,规定北方人在北方插队,南方人在南方插队,以减少因此带来的不便。经过简短的介绍,众人初步建立了了解。这五个知青分别来自三个不同的地区,而来自京城的只有李安然一位。“肯定的,毕竟咱们都是 同志嘛。”张鹏程显然是五个人中的大哥,“这样吧,这里不适合详谈,先把住的地方安顿好,晚上有的是时间慢慢聊。”“说得对,咱们先安顿下来再说。”杜鹃笑着赞同道。这时,老支书手持烟袋缓缓走过来,操着浓浓的本地口音说:“孩子们应该都已经认识了吧?先给大家把住处安排好了,剩下的事情等会儿再说。”“英子!英子!”“来啦!”不远处传来一个小姑娘的回答声。李安然顺着声音看去,只见一个留着短发的小姑娘正朝这边跑来。看起来约莫十岁左右,与先前那些发糖的孩子们显然不一样。虽然年龄相差无几,但她看上去更为成熟稳重,并且具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让李安然感到格外有英气。如果这个小姑娘真是他记忆中的那个英子,那就对上了。要知道,这位鄂伦春族的少女,八一年时胡八一和王胖子想回山中淘一些旧物品卖钱,却不料考古队早已经捷足先登,最后二人只能去野人沟探险。那时候就是一位名叫英子的19岁少女帮助他们担任向导。这样一推算,她现在正好是十一岁,加上从小随爷爷进山打猎,因此与村子里其他孩子不同是自然而然的事。“新来的知青住你们家,家里都准备好了吗?”老支书问英子道。“准备好了。”英子看了看李安然,随后点了点头。“那咱们这就走吧。”老支书说着领路前行,英子再次看了看李安然后便紧跟而上。“安然,这样叫你没有问题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