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研究起鬼神(3/5)
显然这是把“精”解释为阴,把“气”解释为阳,也就是说,阴精阳气在人身相合,就是生,散就是死。
关于什么是魂魄,《周易集解纂疏》引《左传-昭公七年》说:“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日魂。”又引《说文》云:“魂,阳物也。”就是说,魄是人的陶体,属阴,魂是人的精神,属阳。魂魄相合,成为活人,魂魄分离,变为死人。同书又引郑玄说:“游魂谓之鬼,物终所归;精气谓之神,物生所信(伸)也。言木火之神,生物东南,金水之鬼,终物西北。
二者之情,其与春夏生物、秋冬终物相似。”郑说很具体,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和鬼神情状的道理讲的很透彻。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天地阴阳二气的运行,形成了光明与幽暗,二气聚合、伸长,就是生成,就是神;二气游散,归去,就是死亡。万物的春夏生长,就是大自然阴阳二气的聚合而伸张,就是所谓神,就是神的情状万物的秋冬收敛,就是大自然的阴阳二气离散而归去。就是所谓鬼,就是鬼的情状。
对孔子《系辞》这段难解的话,陈梦雷总结前人的观点,作了浅显而较为全面的论述。他说:\"以《易》之阴阳,知天文地理之有幽明,见了极阴生则渐幽,阴极阳生则渐明,终古天地皆如此。知其所以然之理,所谓知幽明之故也。天地之化,虽生生不穷,然有聚必有散,有生必有死。
以《易》中阴阳二气之聚,推其所以始,则可以知生之说;以阴阳二气之散,推其所以终,则可以知死之说人之生也,精与气合而有物,故为神,精灭则魄显于地,气绝则魂游于天。人之死也,魂与魄离而为变,故为鬼。“离合聚散,屈伸往来于天地之间,调之鬼神。然要不出于《易》之阴阳可知也。盖精也,魄也,皆阴之属也;气也,魂也,皆阳之属也。精气为物,阴阳二气聚而为神也。-游魂为变,阴阳二气散面为鬼。--鬼者归也,神者伸也。--其聚散久近,
则阴阳之变化而不可穿话。而其自无之有,自有之无熟无板。太极而生阴阳,阴阳仍归于无,此鬼神之情坎可以易知之者也。”(《周易钱述》)
芳子:先生,您讲的,我听得明白。可您引用的诗多古文,我却不能完全听懂。
那不要紧,以后你有工夫还可以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