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奴隶问题(2/4)
吉塔担心家里的儿女,奥尔森便允许她打电话。
但奥尔森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他曾经威胁要杀了唯一的男职员斯温,也曾经恶狠狠地掐着女职员的脖子,要挟警方。4名职员曾经短暂出去上厕所,但他们并没趁机逃跑,而是乖乖回到奥尔森的身边。
8月28日晚上,警方使用催泪瓦斯,奥尔森不得不投降;万万没想到,这4人竟然开始帮奥尔森,他们坚持要奥尔森和他的好哥们先走,以确保两人安全;女职员克里斯汀甚至当众喊要跟他们一起走,他们去哪自己就去哪。。
虽然奥尔森最终入狱了,但关于他的故事,却并没有结束。奥尔森明明是个罪犯,此案中的女职员却因为主观接收到一些小小的“善意”,又长期与他处在共同的的环境中而生出好感、依赖性。
奥尔森入狱之后居然还抱怨,抱怨这些职员太配合,以至于他没有更过分;女职员克里斯汀在对峙过程中表现得最为乖巧,当奥尔森试图朝斯温腿上开一枪,好让警方忌惮时,斯温不肯,克里斯汀还骂他无能又懦弱。
她们在大庭广众下喊着:“不要伤害他(奥尔森),他没有伤害我们!”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们反而对警方在僵持过程中,几次主动潜入银行救人使得形势紧张起来、以及切断银行对外通讯、承诺不使用催泪瓦斯最后还是不得已用了的行为表示愤怒。
奥尔森的“好哥们”欧洛夫森自然也回到了狱中,他开始给克里斯汀写信,两人发展出了一段恋情;至于奥尔森本人,也接收到了不少女子的示爱。
精神病学家将这些人质在这场事件中的表现其称之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在之后的心理学家的不断研究总结后,总结出来了斯德哥尔摩效应。
斯德哥尔摩效应,又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加害人。
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