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
在太庙。”又劝武则天召还李显。自此后,武则天无意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并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 [71]。 [72]控鹤监内供奉吉顼、张易之、张昌宗都曾请求武则天立李显为储君 [73],皇嗣李旦亦请求逊位于李显 [74]。在来自各方面拥护李唐的压力下,武则天进一步认识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会有丧失人心的危险。而在后来一次征兵中,“初募兵,无有应者,闻太子(李显)行,北郊山头皆兵满,无容人处。” [75-76]此事更加说明李唐才是众望所归。在经过多方权衡之后,武则天最终决定立李显为皇太子。 [77]
退位去世
主词条:神龙政变
武则天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志得意满,加上年龄增长,开始耽于享乐,大修宫殿、佛寺。 [78]
晚年武则天画像
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常傅朱粉、衣着华丽。武承嗣、武三思等都争着追捧他们,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当时,武则天已经进入暮年,老病缠身的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将二张兄弟当做耳目。二张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仅跟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回归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逆转,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因与丈夫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润一起议论二张,遭人构陷,武、李被处死,永泰公主受惊而死(有被杀之说)。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在迎仙宫集仙殿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二张谋反。于是发动政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城,杀死二张,随即包围集仙殿 [79],要求武则天退位 [80]。二十三日,李显代理国政,施行大赦,改年号为神龙。二十四日,武则天被迫传位给李显,次日,李显在通天宫即皇帝位。退位后的武则天徙居上阳宫。李显复位后,率百官到观风殿问武则天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 [81-82];又为武则天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二月初四,恢复国号为唐,百官、旗帜、服色、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