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捅破天了(2/4)
一千公里外的京城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作为国内理论学术的最高殿堂,这里齐聚了国内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大佬、精英科研团队和研究所。
微电子领域,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尖端科技。
眼前这座普普通通的大楼,虽然不起眼,但却是领导国内光刻机科技的先行军,是对抗老美光刻技术垄断的前沿阵地。
与魔都微电子装备公司合作多年,攻克了不少光刻机方面的难题。
而魔都微电子装备公司,自然也是赫赫有名,来头非常之大,去年曾被老美重点关注了一番,记上了黑名单。
此刻,研究所的三楼,王院士办公室。
“王院士,有份邮件我把握不住,您能不能帮忙看看?”
说话的是科学院的邮箱管理员小徐,一个秃头小年轻。
他面对的对象是一位中年男子,正在一丝不苟的盯着电脑屏幕。
看起来其貌不扬,但却是实打实的院士之尊。
这位王院士的经历说出去,也足以写一部小说,非常离奇。
1988年从庐州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然后进入京城航空航天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
介绍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这王院士不是微电子领域的院士,怎么是个研究飞机火箭的主?
要不怎么说人家能当院士。
鲁迅弃医从文,王院士则被调剂到了微电子研究所,半路出家去研究纳米加工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
然后只用了18年就荣登院士之位。
其主要成就,便是首次采用了x涉嫌曝光技术,实现了256位分子存储器。在32n技术节点的非挥发性存储器替代方案上,提除了利用金属掺杂的技术手段来提高阻变存储器(rra)性能和成品率的方法,成为国际上最早提出此概念的两个小组之一。
言归正传。
此刻,这位学术至高神王院士皱了皱眉,很是反感的敲了敲桌子:
“是不是又有人攻克了光刻机技术,然后发邮件让我看?”
邮件管理员小徐露出了尴尬的笑容。
原来,由于科学院名头太响亮。加上光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