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传播学概念(3/3)
00个月宝宝上大学的一天”,并配上了早餐、舞蹈、课堂三个精彩片段的截图。
确认无误后,深吸一口气,将视频上传到抖音账号。
……
关瑶盯着手机屏幕上已上传的视频,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边缘的棱角。
窗外暮色渐浓,老年大学的槐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她的思绪却全然沉浸在这条视频背后的传播逻辑里。
她太清楚在短视频刚兴起的2016年,什么样的内容能真正引爆流量。
“宝宝”与“上大学”,这两个本不该产生交集的词汇,被她巧妙地组合成视频标题的核心。
在大众的固有认知里,“宝宝”意味着天真无邪的孩童,而“上大学”是成年人的专属。
这种强烈的冲突感,就像一剂猛药,精准地击中了人们的好奇心。
关瑶深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打破常规认知的内容,才能在用户快速滑动的指尖下,留住那宝贵的几秒钟停留时间。
当用户被标题吸引点进来,看到满头银发的老人背着卡通书包走进校园,这种视觉与认知的双重反差,会进一步勾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完整观看视频。
而“2岁零700个月”这个概念,更是关瑶精心设计的传播钩子。
2016年的互联网,还没有自媒体用过这样的表述方式。
初看这个标题,观众会下意识地产生疑惑:两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上大学?
但只要稍加思索,算出700个月约等于60岁,他们就会恍然大悟,继而被这种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逗乐。
这种“先疑惑后发笑”的情绪转变,会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