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六盘山(7/10)
肃省交界处,其地质地貌特征丰富多样,是研究地质构造和地形演变的重要地区。
六盘山的地质构造主要受中生代燕山运动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地壳运动导致了六盘山地区的地层褶皱和断裂。
六盘山的基底主要由前震旦纪的古老变质岩组成,这些岩石经历了长时间的地质演变,形成了坚硬的结晶基底。在基底之上,覆盖着不同年代的地层,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沉积岩。
这些地层在地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褶皱和断裂系统。六盘山的主体构造线大致呈南北走向,与区域性的构造线一致。
此外,六盘山地区的地质构造还受到了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使得原本的地层进一步褶皱和抬升。
六盘山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总体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山脉蜿蜒曲折,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地形切割强烈。
六盘山的山峰多在2000米以上,最高峰达2942米。山体的坡度大多在30度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超过60度,形成了险峻的地貌景观。
六盘山的丘陵地带则相对平缓,海拔一般在1000至1500米之间,这些丘陵多为黄土堆积而成,地表覆盖着茂密的植被。
由于地质构造和侵蚀作用,六盘山地区还形成了许多峡谷和河流,如着名的六盘山峡谷,这些峡谷深邃且景色壮观。
六盘山的形成过程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最初,这里是一片海洋,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底沉积了厚厚的泥沙和有机物质。在燕山运动期间,地壳开始抬升,这些沉积物被挤压成岩,形成了六盘山的基底。
随后,在新生代,随着喜马拉雅运动的继续,地壳进一步抬升,六盘山地区的地层发生了褶皱和断裂,山脉逐渐形成。同时,外力作用如水流、风力等侵蚀作用也在不断地塑造着六盘山的地貌。水流在山谷中侵蚀出深邃的峡谷,风力则在丘陵地带形成了特有的黄土地貌。
此外,六盘山的形成还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冰河时期,冰川的侵蚀作用对山体的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许多u型谷和冰川湖。而在温暖湿润的时期,植被的繁茂又加速了土壤的形成和侵蚀过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