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苦难的家族史(3/6)
悔莫及。那可是顾城和海子的诗啊。这样一来,自己不成了小偷了吗?于是结结巴巴地说,“老师,这……这……不合适吧。”
易老师没懂罗天佑的意思,还以为他在谦虚呢。不以为然地说,“有什么不合适,你的诗写得确实好,非常有感染力。年轻人有才,就要大胆地露出来……也是,都是前些年运动闹得,大家都害怕了,都想着要藏拙,害怕出风头。天佑,你不要害怕,相信老师,如今时代不同了。“
诗都发表了,还有随之而来的采访,罗天佑为难了。怎么跟记者说呢,说自己是抄的?顾城的《一代人》要等到明年才能面世,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世时间更晚。
相比罗天佑,父亲罗小勇的反应就正常多了,他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喜讯惊得呆若木鸡。
易老师的话,在罗小勇心里掀起巨大的波澜。孩子多有出息啊,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诗歌,还要接受专访。这是多大的荣耀。自己也喜欢写诗,可从来没有发表过。儿子遗传了自己的才华,自己却没有儿子这样的好运气,是不是该把写诗的爱好捡起来?
罗天佑下意识地要易老师帮忙推掉采访。偷了人家的东西,还要大张旗鼓,忒不厚道。岂不成了,成了……就像是性工作者,本来应该低调才是,却偏偏立块牌坊,写明自己在怡春院上班,如何受人追捧,还结识了谁、谁家的少爷。
易老师劝道,“天佑,你不是要干大事吗?这是好事啊。诗歌给你带来名气,带来巨大的影响力,你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带领黄泥塘村走出青雀镇,走出玉阳,走向全国,也让你的事业走向辉煌。“
罗天佑借机向易老师提出,自己为黄泥塘制定了宏伟的计划,但缺少掌管大局的人,想请老师留下来。
易千寻老师拒绝了,说家里人特别是妻子肯定不会同意。
罗小勇也认为儿子太孟浪,人家易老师是堂堂正正的人民老师,黄泥塘不过是个小山村。有什么?就新建了一个养鸡场,让易老师来养鸡?
罗天佑也意识到自己太心急了,这事还得缓缓。
马菊花带着小妹启程去了耒水市娘家,罗小勇和儿子一起张罗饭菜。可怜的父子俩,从来没下过厨房,这些天都是去工地食堂吃。现在易老师来,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