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兵临城下(6/7)
也从舰船只卸下来运抵南京城下。七月十九日,威力最大的万斤重的火炮被抬运上岸,次日,郑成功传令各提督镇将,限于二十二日将火炮布置到位,界时将对南京城发起总攻。
从七月七日进抵南京,到七月二十二日准备发动总攻,郑军在南京城下陈兵十五天,这说明郑成功并非真的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也没有轻信管效忠投降的谎言。但是郑成功显然对清军的战斗力做出重大的误判,瓜洲战役与镇江战役的胜利,使得南京附近的城池望风而降,一连贯的胜利似乎来得太过容易,而且在以数人伤亡的代价全歼管效忠四千名铁骑之后,他对管效忠也有轻视之心。
在战争中,轻视对手,将付出重大的代价。郑成功在南京会战的决策上出现了重大的错误。
首先是分兵使得围困南京的兵力严重不足。在进攻南京城之前,张煌言率一支军队攻略南京上游地区的府州,虽然取得了收复收复四府三州二十二县城的辉煌胜利,但是却使得南京城外的郑军兵力不足。由于郑军中还有人数不少的家眷,还必须要分派一部分兵力以保护这些家眷,这无疑大大削弱郑军的攻城力量;另外,为了防备清军水师的袭击,郑成功还留下一部分兵力保护船只的安全。虽然郑军北伐的兵力总计十余万,但是据朱衣佐向管效忠的汇报,进攻南京城的郑军\"其众不过数万、其船不过数百”,而南京城内的清军守兵也有数万人之多,粮草充足,火炮数量颇多,且骑兵的力量很强大,还有高大的城墙可以固守,郑军在兵力上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其次,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郑军对南京城采取围困策略,过长的包围线使得整个防御的纵深过于薄弱,容易遭到清军的反突击。南京是一座大城,城防坚固,郑成功没有采取集中兵力于一点,楔形突破,而是采取围困战术,只要清军集中兵力攻击一点,便可以形成局部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在七月十六日,清军已经尝试向凤仪门外的郑军前锋镇发动一次试探性的突击,这是一次清军反击的信号,但是显然没有引起郑成功足够的重视,并没有增强这一地段的防御兵力。
其三,郑成功对清军援军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打击,而是纵容其自由进入南京城。从郑成功包围南京城后,先后入援的清军包括崇明总兵梁化凤率领的三千名骑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