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二次议和(7/11)
提出来,清方首先开读诏书,然后就诏书的内容进行酌议,叶成格与阿山则坚决要求郑成功先行剃发,然后再接诏书。在这个问题上,双方僵持了数天之久,达不成一致意见。
叶成格与阿山一致认为郑成功缺乏和谈诚意,便于二十日,将所有的兵马全部撤回泉州。当郑成功接到清使不辞而别的消息后,他笑道:“忽焉而来,忽焉而去,举动乖张。但因一人在北,不得不暂作痴呆耳。”一人在北,指的便是郑芝龙被清廷软禁,所以在对待清使上,尽可能的拖延时间,也尽可能地把谈判破裂的责任推卸到清使一方,这是他保全父亲性命的惟一办法。
到了二十四日,郑渡、郑世荫等人前来见郑成功,郑渡哭着向郑成功恳请道:“二使此番失意而回,大事难矣。我等复命,必无生理。并太师老爷亦难。”郑成功不为所动,冷冰冰地答道:“我意已决,无多言也。”
其实郑成功显然明白,和谈的失败,对于被拘系在北京的郑芝龙及清控制区的家属是非常不利,虽然郑成功尽量装得冷漠无情,划清与父亲的界线,以此作为保护父亲的手段,但他决不会因此而投降,因为他是个战士,是个复仇者。
叶成格前脚刚走,郑成功派人后脚就赶到。林侯代表郑方向叶成格与阿山两位清使献上厚礼,但是叶成格坚决不吃这一套,坚持郑成功要谈判的惟一条件,就是先剃发,如果不剃发,那就不愿当满清的臣子,这样就没有谈判的必要,更不用说接受诏书了。
几天之后,郑成功又派遣史谠到泉州,再次向叶成格与阿山两位和谈代表发出邀请,并声称尚未看到诏书的内容,不知清方是何意见,如果现在就剃发归降,那么一旦诏书的内容与承诺的内容不同,那么这剃掉的头发可是回不来的。
显然,对于这场所谓的和谈,叶成格看得再清楚不过了,郑成功无非是一种虚予委蛇的态度,故意拖延时间。所以他毫不客气地下令将史谠逐出城,然后自己也回京复命,同时,郑渡、李德、周继武、黄徵明等人也一同回京复命。
郑清和谈,至此宣布破产。郑成功给他的弟弟郑渡写了一封信,以表心迹:
“兄弟隔别数载,聚首几日,忽然被挟而去,天也!命也!弟之多方劝谏,继以痛哭,可谓无所不至矣。而兄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