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郑芝龙降清(3/5)
郑成功便将与父亲的谈话内容告诉了叔父。在郑成功的叔父中,郑鸿逵一直是最关心他的一个。在听完郑成功的话之后,郑鸿逵心里很佩服他这个侄子的远见与胆量,他认为大哥郑芝龙是那种立下决心便不会轻易更改的人,便建议郑成功先带着一支军队,乘船到金门岛,静观事态的发展,郑成功听从叔父的主意,秘密率一部分水师离开安平。
郑鸿逵入见郑芝龙后,郑芝龙还一脸的不高兴,见弟弟前来,不由得骂起郑成功少年狂妄轻躁,不识时务始末。谁知郑鸿逵竟然与郑成功一样,也规劝自己兄长说:“夫人生天地间,如朝露耳,能建功立业,垂名异世,则亦时不可失也。吾兄当国难之际,位极人臣,时事不可为,则弟亦不敢虚鼓唇舌。况兄尚带甲数十万,舳舻塞海,饷粮充足,辅其君以号召天下,豪杰自当响应,何必委身于人,此弟深为兄长所不取也。”
郑芝龙见郑鸿逵与郑成功一个鼻孔出气,拂然答道:“吾弟所言,眼前之事,非长途计耳。甲申之变,天下鼎沸,亦秦失其鹿,故大清得而逐之,业已三分有二。若以小丈夫之气,振一旅之兵而敌天下兵,恐自不量力也。不如乘其招我,全军归诚,正弃暗投明,择主而事。古来豪杰,往往有行之者。大清正未必忍相弃耳。”仍然坚持认为自己的投降主张是正确无误的,不过以后他会发现,他所谓的\"弃暗投明\"会给他带来怎样的灾难性结局。
既然无法说服兄长,郑鸿逵只能提醒兄长:“既吾兄志决,亦不可不为之虑。”郑芝龙不以为然地说:“人以诚心待我,我即以诚心应之,何疑焉?”
几天后,郑芝龙带着五百名士兵,启程前往福州,与博洛会晤。他可能不会想到,这次的赌局他将全盘皆输,为了表示自己投降的诚意,他还准备带上长子郑成功,但是郑成功已经潜往金门岛。郑芝龙十分生气,派人到金门岛,要求郑成功立即返回安平,一同前往福州,郑成功在劝说父亲失败之后,他已经暗下决心与父亲断绝关系了,他毫不客气地写了一封回信,其中写道:“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今父不听儿言,后倘有不测,儿只有缟素而已。”
郑芝龙接到回信后,大骂郑成功是个逆子,满纸狂悖之言,既然无法召回郑成功,郑芝龙只得带上自己的另一个儿子郑渡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