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平行记忆与平行世界?(11/14)
竟是什么样子?”始终是核心谜题。在天文学领域,通常所提及的宇宙是指可观测宇宙,它并非无垠。其具有明确的,源于奇点大爆炸,自那之后,空间与时间的概念才得以诞生。在随后的 138 亿年里,宇宙持续以超光速向外扩张。
目前已发现的极为古老的 hd1 星系,其年龄约 135 亿年,诞生于大爆炸后约 33 亿年,在众多天体中被天文学家成功甄别。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肩负着重要使命,即捕捉首批恒星和星系的光芒,以助力我们深入探究星系的早期演化历程。
奇点大爆炸理论有着坚实的观测依据。多台大型射电望远镜探测到,宇宙最早的电磁波出现于 138 亿年前;遥远星系呈现出不规则形状,表明其较为年轻、尚在发育;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大爆炸的余晖残留;天体红移现象显示众多天体正不断远离我们,且红移值越大,退行速度越快、距离越远。像 jn211 星系红移值达 11,年龄约 134 亿年,jn213 星系年龄约 135 亿年,这些古老星系规模相对较小,如 jn213 直径仅 1600 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十亿倍,远不及银河系(直径至少 12 万光年、质量约 15 万亿倍太阳质量)。因宇宙膨胀,它们如今距我们已达约 330 亿光年,且加速退行。
可观测宇宙的观测现象与范围变化
可观测宇宙虽名为“可观测”,但我们实际看到的多是其过去的面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像一台巨型留影机。宇宙膨胀引发的超光速现象并非真实的物质运动超光速,而是光传播路径被拉伸所致的视觉效果。高红移天体正以超光速远离,我们所见的古老星系是其早期模样,其当下状态已超出我们的观测视野。
可观测宇宙之外的区域与我们已观测部分有相似性,边界附近天体发出的光子未来可能抵达地球。其半径每年扩大 1 光年,但随着光波被拉长,星系影像会越发红移、暗淡,甚至消失。韦伯望远镜拍摄的可观测宇宙空域在浩瀚宇宙中微不足道,却也包含数千星系,整个可观测宇宙预计约有两万亿个星系。
宇宙的形状与有限无限之辨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指出宇宙可能呈马鞍形(类似封闭的甜甜圈,有界无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