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预知与梦(1/8)
在现实里,我们既没有睁开眼睛,也没有听见声音,但是大脑仍然会产生视觉、听觉,甚至包括触觉和味觉。这些感觉非常逼真,就像真的发生了一样。因为太逼真,有的人甚至会把现实的记忆跟梦里的记忆混淆,分不清一段记忆是真实发生过的,还是做梦时梦到的情景。比如我自己就有类似经历。
自古以来,世界各国人大都喜欢把梦跟未来的预兆联系在一起,认为梦可以决定命运。例如,《周公解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梦书。世界上也流传着许多出名的梦境。欧洲古代着名的梦之一发生在公元312年,罗马帝国君主君士坦丁面对两倍于己的敌军,绝望地准备在第二天的战场上赴死。然而前一天晚上,他梦到一个手持十字架的天使说,凭借这个徽章,明天战斗将会胜利。君士坦丁醒来后大受鼓舞,命令部队把十字架徽章镶嵌在盾牌上。据历史记载,第二天他们真的获胜了。1865年,奥古斯特·凯库勒也做了一个有名的梦,他梦见苯的碳原子构成首尾相接的环状链条,像蛇咬自己的尾巴,这个梦让他解开了苯分子的结构。
关于梦的理论,心理学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很多。在其代表作《梦的解析》中,他认为梦表达我们潜在的欲望。人清醒时,这些欲望受意识压制,人进入睡眠状态时,欲望被释放出来。弗洛伊德还认为梦是通向无意识的方式。在电影《盗梦空间》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潜意识小偷能通过设备进入他人梦境窃取信息、植入意识,虽然科幻,但科学家认为实现或许并不遥远。
进入本世纪,科学家掌握了梦的奥秘。梦是人类的普遍现象,通常发生在快速眼动期。人睡着后会经历多个睡梦周期,每个周期约90 - 120分钟,睡眠状态会多次在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间转变。晚上睡觉所有梦加起来约两小时,每个梦持续5 - 20分钟左右,按此计算,人一辈子约有6年时间在做梦。
很多人好奇人做梦的内容和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卡尔文·霍尔花40年收集了世界各地5万个志愿者的梦,整理分析后发现,大部分人的梦相似,多是前一天或上周的个人经历。从神经科学角度看,大脑神经网络在学习和经历中会不断重构。当过度用功学习,神经网络系统饱和,不再处理信息,进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