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宇宙的时空奥秘与命运(14/26)
人在不同的时刻对时间的感知都存在着差异。在2013年,都柏林大学的凯文·希利博士在《动物行为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不同动物所感知的时间快慢是不同的。到了2022年,《新科学家》周刊网站又报道了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例如,苍蝇感知到的时间比我们慢四倍,在苍蝇的眼中,世界就像是一个慢放了的世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难徒手拍死一只苍蝇,因为它能够更快地感知到我们的动作并做出反应。同样,对于棱皮龟来说,一龟年等于四人年,在它的眼中,世界就像是按下了四倍速快放键,时钟指针飞速转动。这一切背后的科学原理与一个叫做cff(临界闪烁融合频率)的指标有关,cff是大脑视觉系统识别画面闪烁频率的上限,不同的cff值代表了不同物种间大脑接受和处理图像的速度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脑对于时间的
感知能力。动作越快、反应越灵敏的动物,其cff值就越高,也就意味着它们对时间的感知能力更强。那么,如果存在一种体型巨大的超级意识体,比如像银河系这样庞大的存在(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由于信息传递需要时间,在它的感知中,星系的诞生与毁灭或许就如同我们眼中烟花的绽放与消逝一般短暂,它所体验到的时间流速与我们人类相比会有着天壤之别。这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的感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受到生物自身特性以及所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我们对时间的理解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
《关于空间的十层理解》
1 早期的哲学空间观:空间与时间不同,它是我们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存在,万事万物都在空间之中。然而,要确切地理解空间究竟是什么,却并非易事。最早成熟的空间观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主要存在两派观点。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原子论认为,空间(也就是所谓的虚空)是可以独立于物质而存在的。在他的理论中,世间万物都是由不可再分的实心原子所组成,这些原子在虚空中不停地运动,从而构成了宇宙间的一切。而亚里士多德则在其着作《物理学》中明确表示,没有物质的空间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们无法观察到这样的空间,也无法确定它是否真的存在。到了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认为空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