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欲望与情感(4/6)
起我们强烈的情绪。——赫尔曼·黑塞
人类前进的动力-----欲望。欲望是内在驱动力。
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当长时间感不到爱时,就会产生恨。无论是恨人还是恨国,都是如此。恨到极致,便是沉默地离开。
这个爱情,它到底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性感情,还只是一种肉体上的吸引?很少有哪个词汇像“爱”一样被庸俗化对待,但爱确实能够承载真正的严肃和崇高。我们之所以爱,是因为我们感到匮乏;我们之所以爱,是因为我们希望超越日常的满足感。在爱中,我们放弃了自我,又在其中发现了自我,并希望重塑自我。肉体的爱当然是有意义的,但人们不应沉迷于肉体之爱,而应该升华,去追求灵魂的爱,去追求更美好的爱。
欲念一旦得不到满足,便会永久存在于欲念集中,等待更高或更低的正负度(如快乐、悲伤等)来调用,使其涌现为思维,以执行相应的行为。新生欲念的产生,通常来自利己程序提出的保护思维,由上隐层(即突然出现的、不连贯的、分散的)进行时隐逻辑处理,并在“不受保护”的情况下触发此思维的横向阻尼振荡,直至得到保护(即显知的欲念行为处理)。
欲念一旦产生,就会不断询问(加强显知)是否愿意执行,直至得到答复。
欲望(包括本能欲)引导情感流如何向前运动,而情感告诉欲望如何弯曲。
意识情欲势有化学势和电场势。
欲是意的内在驱动力;欲是产生情的基础;感觉产生了某种“感知欲”,此种“感知欲”产生了情愫。
欲望就像挖坑,欲望越大,这个坑也就越大。如果爱的流动或欲望的满足程度不能填满这个坑,就会导致地表干裂,使行为程序的执行变得干涩、无情或过激。当整个地表布满坑洞时,就会导致更多感知球掉入洞中,无法正常地表行走数据,最终导致无法体验人生。
欲情和意识流中的待映信息块是思维形成的方向和基础元素。
欲是一种本能。欲如同一个需求的坑洞,需要相应土量的满足才能填平。若常常得不到满足,便会像本能一样启动补偿机制,双倍增强需求并会引起心理排斥现像。比如剩女谈:600万在北京一文不值。意识系统中的一切欲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