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十二祖巫(9/28)
命的勃发和自然的复苏。他的形象与树木、春天紧密相连,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与想象。
三、能力与职责
木系法力:勾芒掌握着强大的木系法力,能够操控树木的生长与枯萎。他的存在使得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春祭与农业:勾芒在古代春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每年春祭时都有他的份。他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是农业生产的保护神。人们通过祭祀勾芒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文化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勾芒的神话形象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宗教等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与信仰:在民间信仰中,勾芒作为木神和春神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通过祭祀等活动来祈求他的保佑与庇护,希望他能够带来丰收与安宁。此外,勾芒还被视为农业生产的保护神,对古代农业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祝融
祝融,名重黎(简称黎),又称祝诵,祝和。相传帝喾高辛氏时,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郑)担任火正之官,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为民造福。帝喾命曰祝融,后世尊为火神。祝融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 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祝融氏是黄帝后世子孙,《史记·卷四十 ·楚世家》说:“高阳者(帝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世本》说:“老童(即卷章)生重黎及吴回。” 帝喾时代,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乃以庚寅日诛重黎,以其弟吴回为火正。吴回死,陆终嗣。陆终有子六人,第四子名求言,西周时为郐国。 重喾封功食邑于新郑一带。《左传》昭公十七年说:“郑,祝融之墟也。”春秋时的郑国,是祝融族原来居住过的地方,即今河南新郑县一带。《国语·周语上》说:“有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崇山即嵩山。可见,在夏族开始兴盛的阶段,祝融氏族有一部分还在嵩山一带居住。罗泌《路史》卷八说:“〔祝诵氏〕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 祝融因功状昭显,食邑于新郑,故乾隆四十一年本《新郑县志》特为祝融作《封建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