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群妖传(一)(4/27)
子。对于鬼国的具体情况,《山海经》的记载较为模糊,其真实性和具体所指存在多种解读,有人认为鬼国可能是一个少数民族,也有人认为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国度。
魑魅魍魉
《山海经》原文:书中没有明确将“魑魅魍魉”四个字连在一起的特定原文表述,但有一些类似的神怪异兽的记载可作为相关理解的参考,如“是多神【光鬼】,其状人面兽身……”等描述的一些怪异生物可能是魑魅魍魉的原型。
- 解释:在后世,魑魅魍魉逐渐成为了鬼怪的代名词。一般认为魑是人面带尾的山精;魅是能迷惑人的动物;魍是人身虎纹能食人;魉是能迷惑人的动物,白天躲在洞里,晚上出来活动。
小动物
小动物
1 文文:《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五十二里,曰放皋之山。明水出焉,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苍玉。有木焉,其叶如槐,黄华而不实,其名曰蒙木,服之不惑。有兽焉,其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描述的是在放皋山中有一种野兽叫文文,它的外形类似蜜蜂,尾巴有分叉,舌头是倒着生长的,并且喜欢呼叫。放皋山一说位于今河南伊川县境内。蚊子。
2 蝮虫:蝮虫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毒蛇。《山海经·南山经》中提到“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这说明猨翼之山有很多蝮虫。另外,“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羽山也是蝮虫分布较多的地方。还有“又东四百里,曰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非山脚下也有不少蝮虫。形态特征:郭璞注《山海经》说蝮虫颜色像绶文,鼻上有针,大的蝮虫重达一百多斤。在《尔雅·释鱼》中记载蝮虺的身长有三寸,而头如同人的大拇指一样大。
3 蟜:《山海经》中关于“蟜”的记载主要在《海内北经》中:“蟜,其为人虎文,胫有[綮糸换月]。在穷奇东。一曰状如人,昆仑虚北所有。”这段记载对“蟜”的描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它长着人的身子却有着老虎一样的斑纹,腿上有强健的小腿肚子,在穷奇的东面;另一种说法认为它的形状像人,是昆仑山北面所独有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