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走向银河(上)(9/19)
一样的,记忆和性格也是一样的。至于原来的肉体保留与否,看协议是怎么签的。这才是合理的“心灵传输”(此处为口语化表达,意指信息传输与重组)。
从科学原理来讲,你之所以成为你,信息层面不需要细化到原子内部,最多只需要细化到原子的排列方式。甚至极简情况下,传输你的dna和大脑微观神经网结构即可,然后在外星球重新组建就行。因此,把具有关键信息的物体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打造这种光信号传播的高维空间通道,才是正确的科学技术。
银河生命博物馆
在浩瀚的宇宙中,已知的生命演化方式仅有一种。这是否意味着它是唯一的演化方式?是否还存在其他途径?假若存在一座宇宙生命博物馆,展览着所有的生命形式,那将是一幅何其壮观的景象!大自然究竟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
天籁生命
第二章 天外生命博物馆
寻找外星生命,我们首先要明确寻找的目标以及从何处开始。怎样在看似无限的可能性中确定搜索范围?我们深知,大自然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无论外星生命多么奇特,都不可能摆脱我们宇宙的物理和化学规律。环境决定了外星生命的进化形式,尽管如此,依然存在无穷的可能性。数万亿颗行星,每一颗都拥有独特的化学环境。
这座宇宙生命博物馆可分为两个展区:已知生命形式和未知生命形式。已知生命形式展区展示像我们一样的生化有机体;未知生命形式展区则展示那些让人大开眼界的生命体。
在开始探索之前,我们不禁要问:外星生命会不会与我们有相似之处?
1号展区:已知生命形式
如果说我们与这里的展品有什么共同之处,那一定是碳元素。碳元素无处不在,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且容易形成稳定的大分子。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可以与自身或其他元素形成稳定的四键连接,进而组成复杂的大分子。这是碳元素成为制造生命主要成分的原因。而且,地球上的碳基化合物结构也出现在遥远的陨石和宇宙尘埃之中,说明组成生命的成分遍布整个宇宙。可供天外生命选择的碳基化合物结构种类繁多,科学家已经发现了100多万种可能的dna结构,它们都是碳基的。如果还存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