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走向银河(上)(12/19)
类地行星外,也许还有更容易寻找的目标——比恒星小、比行星大的褐矮星。大多数褐矮星温度都太高,无法容纳已知的生命形式;但有一些褐矮星温度足够低,在它们的大气层中已经探测到了孕育生命所需要的基本元素。某些云层也许能够为繁衍生命提供理想的温度和压力。例如,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可以借助向上搅动的气流漂浮在空中;如果气流足够强,甚至可能出现更大、更复杂的生命体,比如捕食性动物。仅银河系就有250多亿颗褐矮星,它们都有可能为创造生命提供条件。
生命博物馆中的第一个标本很可能不是来自类地行星或褐矮星。这引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的探索方向会不会错了呢?如果大自然另有打算呢?
2号展区:未知生命形式
对于维持生命所需的水和化合物来说,宇宙的大部分区域不是温度太高就是太低了。但是为了避免被自己的偏见误导,我们必须拓展视野,在那些看似无法孕育生命的宜居带之外寻找生命。奇异的环境将催生奇异的生化结构。虽然任何元素都不能与碳的多样性相媲美,但是有一个元素却非常接近——硅。乍一看,硅与碳非常相似:它的原子最外层同样有4个电子,而且在宇宙中随处可见。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细微差异:硅的化学键稳定性较差,不易形成较大的复杂分子;但硅的化合物却能承受极端的温度,从而带来更多的可能性。硅基生命抵御严寒的能力比碳基生命强,因此可能会出现更怪异的生命形式。但硅有一个问题:在有氧环境下它会与氧结合成固体。因此,硅基生命也许只能在无氧环境下生存,例如土星冰冷的卫星泰坦。泰坦上有由液态甲烷和乙烷组成的大湖,也许是孕育硅基生命和其他奇异生命的理想环境。像泰坦这样缺乏阳光的星球上的生物很可能是化学合成的——它们通过分解岩石获得能量。这类生命的新陈代谢极其缓慢且生命周期很长——甚至以百万年计。
冰冷的世界并非天外生命唯一的港湾。在高温环境下,典型的刚性硅氧键会变得具有弹性和活性并引发更活跃的化学反应——这有可能催生一种生活在岩浆中的硅基怪物。理论上来说,这种硅基生物也有可能存在于地球的岩浆里。果真如此的话,那外星人就在我们眼皮底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