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走向银河(上)(11/19)
抹紫色。
但是,对生命影响最大的不是天上的恒星,而是行星本身。如果行星的自转时长、自转轴倾角、公转轨道或重力等发生改变,会对生命产生什么影响呢?具有长椭圆形轨道的行星会经历极端的季节变化,生命也许会经历数千年的寒冬,又突然迎来春天。目前发现的宜居行星大多是超级地球。这些行星上的生命会进化成什么样子呢?在海洋里,重力对进化的影响也许并不大;但在陆地上,高重力的影响就会很明显。不过,在生命诞生的海洋里,重力的作用就不那么显着了,因为生命与环境的密度几乎相同。只有当动物登上陆地后,它们才会明显感觉到重力的存在。高重力将催生具有巨大骨骼和强韧肌肉的陆生生物,它们也需要更强大的消化系统。在高重力环境下,植物的生长很可能受限。而低重力行星则难以维持足够的大气层,同时也将缺乏磁场来抵御宇宙射线。但是,某些秘密地点也许会成为生命的天堂,例如巨大的地下洞穴。地下洞穴有稳定的温度,同时远离宇宙射线,生命可以在这里繁衍生息。据估计,最小的适合生命繁衍的行星质量只有地球的25。如果这类行星上出现了生命,那将颇为壮观。在较低的重力下,植物可以长到很高,把养分带到更高的地方;动物则不需要巨大的骨骼和强韧的肌肉,它们将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体型。
也许宇宙中的大型复杂生命远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丰富。地球生命进化了30亿年才产生复杂的动植物。相比之下,简单的有机体更耐寒、适应性更强、分布更广。因此,宇宙生命博物馆最大的展馆可能是微生物馆。即使发现最微小的外来微生物,也有着深远的意义。最小的生命也将携带惊人的信息。就像地球上的叠层石一样,随着时间推移,一层层微生物可能堆积成巨大的岩石球,记录下进化的历程。如果数量足够大,细菌还可以给出独特的生物信号,比如通过呼吸产生氧气和甲烷。在没有生命的情况下,单独出现氧气或甲烷都是有可能的;但如果两者同时出现,则几乎可以断定该行星表面存在生物。这种生物信号会在行星的反照光谱上反映出来。下一代太空望远镜将有能力在不太远的太空中找到这样的信号。最近的处在宜居带中的类日恒星和类地行星有可能距我们不过20光年,甚至可以用肉眼观察到。
除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