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听林潇讲,那过去的故事(3/4)
失了,但他留下的科技种子还在。凭借完整的工业体系,就算没有那个人,蓝星文明依旧继续自己的发展,并试图将蓝星改造得更加适合人类生存。
地质变化的伤害可以修复,覆盖蓝星的有毒气体可以消除,人类甚至能凭借科技实力,在冰封的蓝星表面建造城市。
但这些都不能根除蓝星灾难的本质——轨道变化。
由于那颗流浪行星的引力扰动,蓝星的公转轨道被加速,进入一个环绕太阳的椭圆轨道。一年周期被拉长,蓝星只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太阳的狭窄的宜居带中,进入每年一度的寒潮冰封期。
而这样的寒潮,会随着公转环绕不断累加,没有外力帮助,蓝星会在这不断的寒潮中完全冰封。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重新将蓝星推回原本的轨道!
为了这个计划,蓝星文明花费了数十年,在星球建造了数个行星级反重力引擎,当时已经年近三十的林骁,便是这个计划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人类第一次制造如此巨大的反重力引擎阵列,根本没有可供测试的机会。改变行星轨道是一个极为细致的工作,任何计划之外的动力干扰,都将对整个计划产生不可预测的连锁影响。没有机会测试,那实战便是测试。
为了避免不可预测的风险,蓝星文明启用了多种保障文明延续的备用计划,甚至制造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太空舰队,作为文明的最后种子。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行星级反重力引擎组成阵列,产生的重力无比庞大,而且,在这之外,人类发现了一种以往应用重力技术从未遇到的问题——空间破碎。
蓝星的宇宙理论中,重力是空间的一种表达,一个大质量天体,会对周围一定范围的空间造成扭曲,就像将一个铁球放在柔软平整的软垫上,会压出一个漏斗型的凹痕。靠近这个凹痕的其他物体,会因空间的推动滑向那个铁球,这便是空间与重力的关系。
蓝星利用那个男人带来的重力应用科技,便是对空间的改变,改变原本这个漏斗的方向与深度。
可这样的技术放大到行星尺度,便出现了从未遭遇的意外情况。
空间被质量压出凹痕,难以避免的,漏斗凹痕区域的空间会变得相对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