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7/32)
,就得算计着按量下锅呀。”她说着,有一种很坦然的感觉:“这统购统销呀,就像家里有了一条涓涓不断的小溪流水,流量不大天天有呀。不像过去过日子,老天爷可没准儿,今年饱了,还惦记着明年收成怎么样。”
大杜高兴地说:“娘,你说的话真到位。”
“娘光说得到位不行,老天不到位,打粮食不到位就愁死人了,你爹也这么说,”杜丽娘说,“解放前那些年,有钱倒是能买到粮食,可是那个操心呀,今天贵,明天贱。那小日本子,还有粮匪又抢又夺,粮食市场平安日子没多少,许家老爷子要不是满脑袋瓜子里是粮食鬼心眼子,也不行。现在呢,解放了,共产党领导了,全国人民是一家,东方受灾西方丰收,有他们吃的,就有咱们吃的,这社会真好。”
“娘看事看得真透,说得真实在。许家老爷子再满脑袋瓜里埋下粮食鬼心眼子,有了这全国一盘棋的粮食统购统销,也没法子鬼喽。”大杜兴冲冲地说,“现在好了,日子太平了,粮食也太平了。林部长说了,别看多少年的帝王将相都解决不了全国人都有饭吃的日子,共产党给老百姓发购粮本,用粮票就是为了将来要消灭粮本,靠的就是要大办农业。”
杜丽娘一手拿个瓢,一手拎着秤,忘了去舀大渣子,只想和儿子多说几句,昨晚高兴得几乎一宿没睡着呢,脸上的皱纹高兴地都绽开了:“昨天你一说,我就觉得国家这个政策好,有了好政策了,大儿子,就得赶快找个好对象。”杜丽娘高兴地说。
“娘,你看你,我不是都说了嘛,”大杜说,“快称粮做饭吧,光说话了,我来帮你生火。”
大杜去院子墙角下抱来了柈子,见老娘又在用秤称大渣子,边点火边问:“娘,咱家这究竟是怎么定量的呀?”
“你爹和你二弟属于轻工种,定量都是每月36斤,我是家务每月28斤,这就正好是100斤。”杜丽娘掰着手指头说,“每天三斤三两米下锅。”
大杜说,“俊俊的份儿呢?”
“哎呀,”杜丽娘说,“许家这家人呀,这是咱娘俩这么说,说大方就大方,说小气就小气,人家说登记那天起就是许家的人了,就把粮食关系和户口都迁到许家去了。”
大杜想说什么,没等开口,杜丽娘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