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谁能把担子扛起来?(2/3)
不定。
呼。
粗重的喘息声中,重新换上了常服的洪武大帝朱元璋端坐在案牍后一言不发,默默等待着身前的朝臣们传阅着刚刚自云南传递而回的奏报。
尽管经历了无数人间冷暖,生死搏杀,但这位年近七旬的洪武大帝此刻仍是难掩悲伤之色,不自觉的看向西南方向。
如今驻扎在云南,被他寄予厚望的"义子"沐英也要撒手人寰,离他而去了
在他心中,除了难以割舍的固守亲情之外,沐英对于大明维系云南当地的统治,也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自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在云南大理建国称帝以来,段氏家族在云南当地传承了四百余年,即便是在蒙元当政时期,段氏家族依然被册封为"大理总管",享受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洪武十五年,随着盘踞在昆明的北元梁王兵败自尽,云南大部分疆域皆是纳入大明版图,唯有占据着大理的段氏家族凭借着易守难攻的天堑关隘拒不投降,并希望像蒙元统治者当权时一样,继续保持自身超然的地位。
面对着此等焦灼的战况,沐英亲自率领着麾下精锐,不畏艰险的昼伏夜出,成功杀至段氏军队的后方,令其不攻自溃。
自此之后,沐英便如"宗室塞王"一样在云南坐镇,率领着麾下的军马,屡次征讨降而复叛的土司们,威震西南边塞。
"都说说吧。"
半晌,洪武大帝朱元璋有些痛苦的睁开了眼睛,朝着眼前窃窃私语,反应各不相同的朝臣们询问道。
相比较地势更加复杂,当地土司虎视眈眈的川贵地区,在西平侯沐英的治下,位于大明版图西南端的云南地区无疑是最为稳定的,并且可间接帮助朝廷统治川贵,令当地土司不敢轻举妄动。
但假若坐镇云南整整十年的沐英真的撒手人寰,以当地土司"畏威而不怀德"的性子,必然会趁机兴风作浪。
此等后果,方才是最为致命的。
礼部尚书任亨泰闻言,先是瞧了瞧周遭面色凝重的兵部尚书,翰林学士等几位同僚,方才起身行礼道:"回禀陛下,西平侯乃我大明勋贵栋梁,国之干臣,治理云南有功,当予以厚葬"
"你放屁!"
"咱的英儿还没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