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再临诏狱(1/4)
乾清宫内。
在六部尚书会同翰林学士刘三吾告退之后,一直在角落处屏气凝神的蓝玉和傅友德二人蹑手蹑脚行至近前,表情各异的盯着上首的朱元璋,其中尤以傅友德神色最为复杂。
经过这一系列的变故,饶是他神经大条,但也反应过来,此前朱元璋在朝会上宣布的宗室改革以及海上贸易,十有八九便是出自那牢狱的"高人"之手。
而身旁的凉国公蓝玉之所以一改往常的"如履薄冰",重新恢复了往日跳脱的性子,恐怕也与那名为曹爽的高人有关。
毕竟他们二人除了是功勋彪悍的淮西勋贵之外,还是正儿八经的"外戚",无形之中便会对"新帝"产生威胁。
"尔等都瞧见了"
"这满朝文武,见识竟然不如那牢房中的曹爽"
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之后,朱元璋略有些疲惫的声音便在乾清宫中响起。
这些天以来,长子朱标的猝然长逝不仅令他心力交瘁,接踵而至的"储君之争"更是让他左右为难。
不过所幸随着曹爽的出现,压在他心头上的那块巨石方才轻快了不少,让他也有了喘息之机。
"回禀陛下,曹先生所学,确实惊为天人"
话音刚落,凉国公蓝玉便是迫不及待的拱手道,话语间毫不掩饰对于曹爽的推崇。
开玩笑,如若不是机缘巧合之下,他跟在朱元璋身旁,偷听到了曹爽和燕王朱棣的谈话,他险些遭遇一场避无可避的杀身之祸。
众所周知,近些年随着年纪的增长,朱元璋为了巩固手中的皇权,已然开始将屠刀对准昔日与他出生入死的淮西勋贵,性情趋近于冷血。
而他蓝玉之所以能够在嚣张跋扈的同时,还能够屡屡逃过朱元璋的屠刀,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他身上早已被深深打上的"太子党"烙印。
只要太子朱标在,他蓝玉身上一切的毛病都可忽略不计,他仍是大明最为精锐的战将;但随着太子朱标不幸病逝,他身上的缺点便会被无限放大。
毕竟朱元璋爱屋及乌,内心本就属意将皇位传承给长孙允炆,而这位自幼生长于深宫中的皇长孙因为性格等缘故,从未涉及军务,在军中没有半点根基可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