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榜样的力量(3/4)
一木的淡定自若,让他们两人的胆子也变大了。
听说乡里中学盖新校舍,附近不少有孩子在学校上学的人家还是赶来帮忙了。
各村支书也派人派工,有些村里有拖拉机就派拖拉机,没拖拉机的也要想办法派几辆大骡子车来,说白了都是白尽义务,根本就没提雇工、运费。
方校长跟杨一木一商量,两人都拉不下这么大的脸占便宜,这时候农村正在割麦子,所以只要是来帮忙干活的都管饭,安排在学校伙房,满满坐了四大桌,有酒有肉,连在学校就餐的学生也沾了荤腥。
大家都说帮忙应当应份,谁家没个孩子在这儿上学,都是自家人,太客气了,真没必要准备这么丰盛。
后面砌墙的时候,各村各户麦子已经收了,如松土、施肥和灌溉这些田间管理也忙完了,秧苗要到七月初才插,正好有空档期。
人多干活就快,学校伙食足,凡是来帮忙的都是实心实意卖力干。
这阶段,一传十,十传百,杨一木的小饭摊出名了,每晚的出货量都有一千斤上下。那些来吃过的,免不了要在某些场合显摆一番,八卦的力量是强大的,有人已经把富平小龙虾作为走亲访友、朋友聚会的必备品。
出门全凭两条腿,衣食住行需要票,家中人多养不活,可市里大部分双职工家庭,真心不差这几块钱的龙虾钱。
一些做凉粉、小吃生意的摊主也开始往新华书店这条街靠拢,俨然有美食一条街的发展势头。
方强是真的激动坏了,不管是利润还是出货速度,比在富平贩虾可出息多了,收虾送虾都有人挑剔啊。
生虾成本一毛,卖九角二,这里面就有八角二的纯利,这还没有算上卖啤酒赚的外快。
就这几天功夫,吃小龙虾喝啤酒,一种新的饮食文化开始在市里流行起来了。
按照杨一木的交代,方强跟附近一家代销店谈成了合作,一瓶金陵啤酒可分得五分的利润,虽说利不大,可架不住量大啊,一晚上一千多瓶呢,每天也有七八十块的纯利呢。
“小东,火再旺些!”老张头也不抬地喊道。
林东往柴火灶里又塞了几把干柴,火苗"呼"地窜上来,映红了他憨厚的脸。杨一木、林芳和方强则在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