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启程星海(3/4)
前的青瓷茶盏蒸腾着龙井香雾。冷玥在椭圆会议桌尽头落座。
“请结合实例,谈谈政策执行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右侧穿藏青中山装的老教授推了推玳瑁眼镜。
冷玥的钢笔尖在草稿纸上洇出墨点,忽然想起去年防汛时老张阻挠智能监测系统落地的场景。她将钢笔轻搁在应急灯造型的笔托上。
“就像修复裂纹银器需要内外兼修。“她指尖抚过青瓷杯沿,晨光在杯身“2013防汛纪念“的字样上跳跃,“我们在青龙潭试点智能水位仪时,既要用"洋葱模型"剥离技术壁垒“水晶灯突然频闪,她顺势用钢笔在空气里画出立体坐标系,“更要像嵌入银丝般培养"技术赤脚医生",让村支书老周带着大学生逐户教学。“
面试尾声,“请问你如何看待在职学习的工学矛盾?“主考官用杯盖轻刮浮沫,瓷器相碰的脆响让她想起防汛夜抢修加密通道的键盘声。
“时间就像银匠手里的胚料。“她解开腕表露出烧伤疤痕,这是熔铸镇水银兽时的勋章,“我在市政府练就了"碎片锻造术"——通勤路上听政策语义分析课程,就像修复银器时用边角料打制书签。“她忽然翻开《公共管理学》扉页,夹层里是用摩尔斯电码记录的防汛数据,“这些见缝插针的锤炼,终将聚沙成塔。“
三天后,正午的阳光刺破云层时,冷玥站在百年梧桐下打开手机。邮箱里躺着录取通知,附件中的课程表在屏幕上流淌成星河。她将青瓷杯举向行政楼尖顶。
“原来每道裂纹都是为了透进天光。“她轻触树身皲裂的纹路,树冠间忽然惊起白鹭,翅尖银光与公文包里的银砂笔筒交相辉映。风起时,怀中的《城市治理创新》书页自动翻到折角处,那页批注着:“以实务为砧,以理论为锤——林嘉 2013722“。
远处图书馆传来浑厚钟声,惊醒了栖息在制度缝隙里的理想。此刻的冷玥仿佛看见无数个挑灯夜战的自己,正化作银河里的银砂,向着公共管理的浩瀚星海奔赴而去。
玥玥在高压环境下养成了心理韧性,面对老张、老李的刁难,仍坚持用银链坠子发烫的生理反应提醒自己保持专注。林嘉去世后,她将悲痛全部融入学习中,终于用极致时间管理、实务理论转化、创新学习方法、心理韧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