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解密带脉与妇科杂症的针灸与食疗(3/5)
,九个不同症状的患者凭空出现,依次站定。
第一位是位年轻女子,她身形消瘦,面色苍白,双手不自觉地捂着腹部。她声音微弱,诉说着自己月经周期紊乱,每次来月经量少且伴有严重腹痛,常常疼得冷汗直冒,手脚冰凉。孙思邈示意我上前诊断,我仔细观察她的面色、舌苔,又为她把脉,脉象细弱且弦。孙思邈在旁轻声说道:“此为气血亏虚,带脉失养,胞宫气血不畅所致。”我思索片刻,决定先以艾灸温通气血。我点燃艾条,在女子的带脉穴、气海穴、血海穴上方缓缓移动,让温热的艾气渗透进穴位。艾灸过程中,女子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缓,她轻声说:“感觉肚子没那么疼了,身上也暖乎些了。”之后,我又为她开了一些补气血的食疗方,如红枣桂圆粥、当归生姜羊肉汤,嘱咐她坚持食用。
第二位患者是一位中年妇人,她神情焦虑,不停地诉说自己白带清稀量多,整日感觉疲惫不堪,下肢还伴有浮肿。我在孙思邈的指导下诊断为脾虚湿盛,带脉不固。这次我采用按摩与食疗结合的方法。我先让妇人平躺在床上,在她的带脉、脾俞、足三里等穴位上进行按摩。我用指腹轻轻按压,力度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以促进穴位气血运行。按摩过程中,我向妇人讲解着每个穴位的作用。随后,我为她推荐了茯苓薏仁粥、冬瓜排骨汤等健脾利湿的食物,让她日常食用。
第三位是一位闭经数月的女子,她面色暗沉,情绪烦躁,乳房胀痛。孙思邈提示我从肝郁气滞、带脉瘀阻的角度考虑。我决定用针灸配合情志疏导。我在女子的带脉、太冲、膻中等穴位施针,采用泻法,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施针时,我与女子耐心交谈,引导她倾诉心中的烦恼,舒缓情绪。经过几次治疗,女子的情绪逐渐稳定,月经也慢慢恢复正常。
第四位患者是一位妊娠期间腰部酸痛难忍的孕妇,她满脸担忧,双手轻轻抚摸着肚子。我在孙思邈的指导下,谨慎地为她进行诊断,判断为带脉虚弱,无力固护胎儿。考虑到孕妇的特殊情况,我采用温和的艾灸疗法,在她的带脉穴附近进行艾灸,同时嘱咐她多休息,避免劳累。艾灸过程中,我时刻关注着孕妇的反应,调整艾灸的距离和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孕妇的腰部酸痛症状明显减轻,脸上也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