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奇经八脉之冲脉的不解之谜(3/4)
冲脉与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气冲穴既能调节冲脉气血,又能疏导胃经经气。在临床上,气冲穴常用于治疗因冲脉气血不畅导致的少腹疼痛、疝气等病症,同时对胃经气血阻滞引起的下肢痿痹、麻木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当人体冲脉气血瘀滞,少腹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出现少腹疼痛,此时针刺或按摩气冲穴,可疏通冲脉与胃经的气血,使疼痛得以缓解。
再如关元穴,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3 寸。关元穴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同时也与冲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关元穴能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在调节冲脉气血方面,关元穴起着固本培元的作用。对于冲脉气血亏虚导致的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妇科病症,以及男子遗精、阳痿等生殖系统疾病,艾灸或针刺关元穴,可激发人体元气,促进冲脉气血的生成与运行,从而改善病症。在艾灸关元穴时,通常采用温和灸或隔姜灸的方法,将艾条点燃后悬于穴位上方 2 - 3 厘米处,或在穴位上放置一片姜片,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每次艾灸 15 - 20 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晕为度。长期坚持艾灸关元穴,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对养生保健有着重要意义。
三阴交穴也与冲脉密切相关。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它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条阴经的交会穴。由于冲脉与肝、脾、肾三经在气血运行和生殖功能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三阴交穴在调节冲脉气血和治疗妇科病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藏血,调节血量;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三阴交穴通过调节肝、脾、肾三经的气血,进而调节冲脉气血。对于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不孕等妇科病症,针刺或按摩三阴交穴,可起到健脾益气、疏肝理气、补肾益精的作用,从而达到调理冲脉、治疗病症的目的。在针刺三阴交穴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针刺手法,如补法、泻法或平补平泻法。一般来说,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者,多采用补法;体质壮实、气血瘀滞者,多采用泻法;而病情较为复杂、虚实夹杂者,则采用平补平泻法。
公孙穴同样与冲脉有着特殊的联系。公孙穴位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