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足厥阴肝经的临床实操精解(4/6)
使热力均匀分布在穴位周围,每穴施灸8 - 10分钟,让穴位充分吸收艾热。
饮食上,可选择绿豆薏仁汤。绿豆清热解毒、消暑利水,薏仁利水渗湿、清热排脓,二者强强联合。将绿豆和薏仁一起放入锅中,加入足量清水,煮烂成汤,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调味,每日饮用1 - 2次,能有效清除体内湿热。专注施灸和食疗配合下,透明人下腹部的湿热之气逐渐消散,原本浑浊得如同污水的光晕变得清澈,恢复了健康的色泽。
接着,孙思邈对第六个透明人示意,说道:“此人小腹冷痛,遇寒加重,是寒凝肝脉之象。按摩中都穴、关元穴与气海穴,手法要沉稳,以温热之力驱散寒邪。中都穴为肝经郄穴,是本经经气深聚之处,对急性疼痛和寒证有特效;关元穴、气海穴均为任脉穴位,有温阳补气、散寒止痛的强大功效。”
我将双手手掌搓至温热,以大鱼际或掌根着力于中都穴,进行沉稳的揉按,每次揉按持续时间稍长,力度逐渐渗透,仿佛要将温暖传递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然后依次对关元穴和气海穴进行按摩,可用掌根揉法,动作和缓,力度适中,使热力渗透到腹部深处。
日常饮食中,多吃生姜羊肉汤。生姜能温中散寒、解表发汗,羊肉补肾壮阳、温中益气,二者炖煮在一起,是驱散寒邪的绝佳食疗方。将羊肉切块,与生姜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慢慢炖煮至羊肉熟烂,每周食用2 - 3次,可有效缓解小腹冷痛症状。透明人小腹的寒气渐渐退去,原本冰冷的区域开始有了温度,如同冬日里照进了暖阳。
“这个孩童因惊吓过度,肝气受惊乱,出现夜啼不止。”孙思邈指着第七个透明人,语气温和地说道,“针刺行间穴、神门穴与印堂穴,用轻刺激手法,安抚受惊的肝气。行间穴为肝经荥穴,能清泄肝火;神门穴是心经原穴,可宁心安神,让躁动的心神平静下来;印堂穴位于督脉,有醒脑安神的作用,帮助孩子恢复清明的状态。”
我手法轻柔地进针,进针后只做轻微的小幅度捻转,频率缓慢,以产生轻微的得气感为宜,生怕稍有不慎就会惊吓到这仿若脆弱瓷娃娃般的孩童透明人。先针刺行间穴,再依次针刺神门穴(直刺03 - 05寸)和印堂穴(提捏进针,平刺03 -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