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膀胱经—背俞穴与八会穴的神奇功效(4/6)
,五行属金。”孙思邈说道,“它有活血化瘀、宽胸理气、和胃降逆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呕吐、呃逆、气喘、吐血、贫血、潮热、盗汗等病症。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膈俞穴就像是气血的调和剂,通过刺激它,可调和气血,平衡脏腑功能,使人体的气血运行恢复正常。”
一位因气血瘀滞而出现吐血、贫血、潮热、盗汗的年轻患者前来。他面色苍白,身体虚弱。孙思邈在膈俞穴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疗法,放出少量瘀血,以活血化瘀。同时,配合艾灸,以温阳补血。“点刺放血时要严格消毒,控制出血量。艾灸则可温通经络,促进气血生成。”孙思邈说道。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逐渐好转,面色也恢复了红润。
肝俞:肝脏健康的呵护天使
“肝俞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是肝脏的背俞穴,五行属土。”孙思邈介绍道,“肝脏主疏泄,藏血,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情志调节起着重要作用。肝俞穴就像是肝脏健康的呵护天使,主要治疗胁痛、黄疸、目赤肿痛、眩晕、夜盲、癫狂痫等肝胆病症。刺激肝俞穴,可养护肝脏,调节肝脏气血,疏肝理气,使肝脏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一位因长期饮酒导致胁痛、黄疸、目赤肿痛的中年男子前来。他身形消瘦,面色发黄,眼神中透着疲惫。孙思邈在肝俞穴进行艾灸和按摩相结合的治疗。艾灸时,艾条的温热之力渗透穴位,以温阳散寒,利胆退黄;按摩则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疏肝理气。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男子的胁痛症状减轻,黄疸也有所消退,他懊悔地说:“以后再也不敢贪杯了,多亏了大夫救我。”
胆俞:胆腑功能的调理大师
“胆俞位于脊柱区,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是胆的背俞穴,五行属土。”孙思邈说道,“胆主决断,贮藏和排泄胆汁,对消化功能有着重要影响。胆俞穴能调理胆腑,主要用于治疗黄疸、口苦、胁痛、呕吐、胆囊炎、胆结石等胆腑病症。当胆腑功能失调,出现上述症状时,刺激胆俞穴,可促进胆汁排泄,调节胆腑功能,缓解不适。”
一位患有胆囊炎,经常胁痛、口苦、呕吐的老者前来。他表情痛苦,手捂着腹部。孙思邈在胆俞穴进行针刺,配合电针刺激,以增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