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孙思邈教我学针灸》心经病症诊治(2/5)
气敛息,静心感受脉象。我眉头微蹙,细细分辨,脉象细数,如同一条纤细而湍急的溪流,这表明体内阴血不足,虚热内生。随后,我微微欠身,礼貌地示意患者伸出舌头,只见其舌苔红少津,舌体瘦薄,好似一片干枯的树叶,进一步印证了我的判断——心阴不足,心神失养。
我转头望向孙思邈,他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期许与肯定。得到认可后,我心中顿时有了底气,开始有条不紊地着手治疗。我深知神门穴作为心经原穴,是调节心经气血、宁心安神的关键所在,于是果断决定先在神门穴施针。我从一旁的针盒中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根细长的银针,用棉球蘸取酒精,仔细地擦拭消毒后,缓缓靠近患者的神门穴。“请您放松,不要紧张,就像被蚊子轻轻叮一下,不会很痛的。”我轻声安慰道。患者微微点头,努力放松身体,可肌肉却仍不自觉地紧绷,手臂微微颤抖。我找准穴位,以稳、准、轻的手法刺入银针,采用补法,轻轻捻转银针,让针下的得气感缓缓传递。此时,我全神贯注,仿佛能感受到银针与穴位之间那微妙的联系,以及心经气血在缓缓地滋养、调和,就像一股清泉流淌过干涸的心田。
行针过程中,我轻声说道:“您闭上眼睛,放空思绪,想象自己正躺在一片宁静的草原上,微风轻轻拂过,带走您所有的烦恼和疲惫,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患者依言照做,脸上的神情逐渐舒缓,眉头慢慢舒展,紧绷的肌肉也渐渐放松。同时,我深知仅靠神门穴还不足以完全解决问题,便又精心选取了少海、通里等穴位进行辅助治疗。少海穴为心经合穴,五行属水,能滋阴降火,与心阴不足的病机相契合;通里穴作为心经的络穴,可沟通心经内外气血,辅助神门穴更好地发挥宁心安神的作用。我依次在这两个穴位施针,手法娴熟,力求让每一针都能精准地激发穴位的功效,仿佛在弹奏一首精妙的生命之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患者定期前来医庐接受针灸治疗。每次治疗时,我都会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和病情变化,精心调整针法和穴位的刺激强度。有时,我会根据他当晚的睡眠情况,增加神门穴的捻转次数;有时,会依据他白天的精神状态,调整少海穴的针刺深度。经过几次针灸治疗后,神奇的变化悄然发生了。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他不再像之前那样难以入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