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我和师傅学正骨》摸骨之悟(3/5)
最后没能精准定位,但那种理论与实践开始挂钩的感觉,让我燃起了新的希望。
一轮摸骨下来,我后背早已被汗水湿透,心里既忐忑又兴奋。忐忑的是,我深知自己的诊断漏洞百出,离精准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兴奋的是,我竟也能发现几处异常,这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道长拍了拍我的肩膀:“第一次能这样,已经不错了。摸骨这事儿,急不得,手感得慢慢练,关键是要用心,每一次触摸都要和你学的知识对上号,就像把零散的珠子串成项链,知识与手感相辅相成,日子久了,自然能摸出乾坤。”
送走大爷后,我迫不及待地拉着道长复盘整个过程,把自己的疑问一股脑儿全倒出来:“道长,我摸的时候总觉得心里没底,手也不听使唤,怎么才能像您一样镇定又准确啊?” 道长笑着倒了杯茶递给我:“刚开始都这样,摸骨不光是手上技巧,更是心与知识的磨合。你心里装着的知识够扎实,手才能有底气。就好比你刚才摸颈椎,为啥慌?还不是对颈椎结构和病症了解得不透。多练,多琢磨,每摸一次,就把感受和知识狠狠揉在一起,时间长了,自然就有准头了。摸骨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探秘者,每处骨头都是藏着秘密的宝箱,用知识当钥匙,去开启精准诊断的大门。”
在后续的日子里,只要有机会,我就争着为病人摸骨。有一回,来了位年轻的小伙子,说是打球时摔了一跤,之后总觉得后背疼。我上手一摸,明显感觉到肩胛骨附近有些错位,可具体位置却又模模糊糊。我一边摸,一边在心里回忆肩胛骨受伤的案例,还小声嘀咕着相关知识,试图给自己壮胆。小伙子好奇地问:“哥,你这嘴里念叨啥呢?”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在想你这骨头到底咋回事呢,放心,肯定给你弄明白。” 道长在旁边轻声插话:“光自己琢磨可不够,得和病人交流。问问他当时摔倒的姿势,是正面着地、侧面着地,还是后背先着地?受力点不同,骨头错位情况天差地别,多掌握些细节,摸骨判断就多几分把握。” 我忙问小伙子,小伙子回忆说:“我当时侧身飞出去,右边肩膀先着地的。” 道长点头:“听到没,有了这信息,你就重点排查右侧肩胛骨和周边骨头,针对性去摸,别瞎忙活。” 经过反复摸索,我终于确定了错位的大致位置,虽然不敢百分百肯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