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进一步认识唐僧(3/3)
。按照西游记的说法,佛门弟子的心愿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才是唐僧的目标,为什么要白白地牺牲自己的性命呢?如果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十个孙悟空也救不了唐僧。在取经路上,盖世英雄孙悟空都不知道流过多少眼泪,可见取经之路是多么艰难。危难时刻,很多时候唐僧需要自救才能度过难关,而唐僧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凡人。实际上唐僧是忍辱负重,为了完成李世民的重托。活下来取到真经是他的第一目标,就像当年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一样。唐僧有自己的理念:事业高于生命,生命高于尊严。唐僧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在双叉岭,唐僧宁愿饿死也不肯破荤,唐僧是一个把信仰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而另一方面,唐僧三次破了酒戒,也经常说谎,“圣僧”形象早已荡然无存。在取经路上,还曾经为了一个女人,唐僧差点放弃了伟大的取经事业。唐僧是个孤儿,从小在寺里长大,性格上属于固执、善良甚至迂腐的人。
如白骨精先是变成十八岁的少女,接着又变成她的母亲——八十岁的老太婆;红孩儿变成的小孩只有四五斤重。这些都不符合常理,唐僧竟然没有怀疑。说明除了迂腐外,唐僧的知识面也比较窄,只会拜佛念经。唐僧既要完成取经的任务,要沿途传播佛教,还要完成自我救赎(唐僧前世金蝉子欠下的情债)。以凡人的意志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历经千山和万水,完成个人的修行。唐僧既没有杀过人,也守住了贞操,帮唐王取到了真经。多少次作为诱饵面临绝境,对于一个凡人来说,还能有什么要求呢?面对女色,唐僧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留痕”,“圣僧”绝非浪得虚名。唐僧历经“八十一难”回到灵山,恢复了金蝉子的记忆和本领。金蝉子本想和情人在人间做一对鸳鸯,无奈造化弄人,最终在灵山成佛。回望数百年的历程,是爱还是恨,是悲还是喜,只有唐僧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