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多点布局(3/5)
附近日益严重的流民问题于是得到了缓解。
等忙完这些事情,陈吉发收到了两封北面来的信。
其中一封是蒙古商人寄来的。
署名是个陌生的蒙古名字,他不认识,自称是阿喇克绰特部的格日勒济浓的奴才,代济浓向他问好,感谢送归淑济格格,作为谢礼,卖给他五十匹好马,如今已经通过北京的联络人接洽,过些时日就会运抵江夏。另外,这位商人委婉提出,能否帮助阿喇克绰特部弄到足够的铁器和粮食,大同镇附近并不安全,时常有敌对蒙古部落骚扰,今秋后金马队还是袭扰了大同镇,但由于陈吉发烧了行营粮草,他们并未像历史上那般深入,只抢了几个边塞堡垒就撤退了。
陈吉发认为这件事可以考虑,范永斗他们通过走私支援后金,他凭什么不能通过走私支援后金的敌对蒙古部落?即便烂泥扶不上墙,多少也能恶心对手,争取些时间。
而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想到这里,陈吉发拟了个条子,让曹氏转交马千里留在工业园的那个小铁器厂,让他们打造几件适合蒙古人的装备样品来。如今,那里已经成了陈吉发的秘密研究基地,里面的产品基本不对外,都是些黑科技狠活,甚至连直流发电机都有样品。
当然,从实验室样品到大规模应用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点陈吉发非常清楚,也没想过一蹴而就,只是拼命向那个方向去努力。
第二封信有些尴尬,是京城怡红楼的谢桃夭姑娘写来的。
姑娘在信里说,上次他写的曲子又火了,于是央求他的好朋友,如今的工部郎中周之茂给了地址,又花了银子请镖局稍信给他,向他道声感谢,同时,表达思念仰慕之情。
这次,倒是没有再问他要曲子。
陈吉发想了想,展开信纸给她回信。先是从系统中随手找了一支后世流行的曲子写上,封好,准备寄回去,又拿起谢桃夭的来信,用炭笔在背面写了些想法,觉得可以通过这些歌姬的演唱来宣传新思想、新理念,然后把这封信夹在给学会的文件里面,统一交给宋彩蝶处理。
陈吉发正在处理这些杂事,突然听见门口传来嘈杂,抬头,就看见金口姚千户的儿子姚泽孝急急忙忙跑了过来。
“陈公子!”姚泽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