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找人说媒(4/5)
来监督,保障他们的工作效率。而在这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要建立高效且不影响正常工作的监督体系并不容易。
所以,合作社的换届改组迫在眉睫。
陈吉发将各会负责人逐一叫来谈话,听听他们的意见,又将各乡镇分会的头头脑脑都喊来,也征求他们的想法。
等三天后,袁焻派人通知他,到汉口镇选铺面和地皮的时候,他才刚刚有了个大概的章程。
银子到位,选铺面地皮这种事情,自然有商会派人去做,陈吉发则带着谢礼拜访了袁焻。
袁大人闻弦歌而知雅意,笑着同他说,陶公答应见一见徐成洛。
为了兄弟的终身大事,陈吉发推后工作,专门空出一天时间来,天不亮出门,大清早的就带着徐成洛赶到了嵩阳镇。
嵩阳镇陶家是当地望族,倒并非是陶太公有多会持家,多会经营,关键在于一点,陶公会嫁女。
陶太公膝下子女众多,养成年的有八个儿子,十一个女儿。儿子们都留在嵩阳镇开枝散叶,女儿都嫁给了汉阳左近士绅豪族。其中,二女儿嫁给汉川县丞,七女儿给汉阳府通判袁焻做了续弦。九女儿嫁到金口豪绅范家,便是与姚千户有姻亲那位。
如此一来,陶家在汉阳府可以算上门庭显贵,哪怕八个儿子一个秀才都没有,却能靠着几个女婿帮衬,做些体面的差事,维持家族的繁荣。
徐成洛看上的陶樱,是正房陶昌明的次女。
陶昌明在兄弟中排行老三,是陶太公与正妻的头个儿子,上面两个庶兄,下面一个嫡亲弟弟排行老五,剩下四个庶弟。
陶昌明被老爷子立为正房继承人,靠在嵩阳镇包税营生。嵩阳镇不比金口、郑店这种交通要地,并不富庶,但每年也有七千多两的税赋,都是陶昌明收齐后押送县里。这般士绅往往从中能捞到很多好处,像这几年朝廷屡屡增税,陶昌明从交不起税的穷人手中兼并了不少地皮,将家业扩大不少。
陶昌明和陶太公一样热衷造人,他娶了一妻四妾,不过因为头胎难产死了一个妾,如今后宅有四个女人,总共为他生了七子六女,有两个儿子早几年夭折,如今活下来的子女有五子六女,其中正妻二子二女,陶樱是最小那个,样貌又继承了父母双方的优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