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夜校规划(2/6)
有些搞不明白,觉得浪费时间。
“举人老爷,咱们苏家湾都是粗人,写写画画认得账目就够了,学那么些旁的,真的有用吗?”
陈吉发莞尔,苏庆阳明明辈分高,往日里也最是注重这些,如今却称“举人老爷”。
底层群众最重实用,称谓如此,观念也是如此。就比方说读书这件事,有用的他们甘之如饴,觉得无用的便弃之一边。但何为有用何为无用?底层百姓的判断,往往就是能不能带来现金收益。
为何金钱会成为底层考量问题的主要依据?为何普遍的拜金主义在这个国家如此盛行?归根结底,在于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统治阶级和士大夫阶层给老百姓作出的表率,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黍。读书,便是卖与帝王家,便是博取物质利益。长期将物质利益与政治权利、社会地位高度绑定的结果,便是在整个社会形成了唯物质利益的话语体系,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拜金的文化氛围,偶有一两个因私人情操而不拜金的特立独行者,便会被孤立排挤,最终郁郁而终,又从反面加强了这套政治经济权益分配体系。
陈吉发无法一时半会改变这套运行了上千年的利益分配体系,但他却可以潜移默化的从坚持一些“无用”的东西开始,慢慢培养一些“无用”的人才。
科技、艺术,人类文明的巅峰之作,哪一个都是在当下看来“无用”的东西,只有将人类自由意志的实现作为政治利益的最高目标,人类的发展同政权的利益才能高度一致。如果将物质利益作为驱动,那么这个政权本身就是落后腐朽的“分肥”体制,运行的核心就是“牧民”,将百姓当产出财富的牲口,本质上同收保护费的山贼土匪没有任何区别,那么这套制度孕育出来的,就一定是物质之上的拜金主义,不可能诞生出代表人类文明的耀眼之作,即便偶有不世出的天才,也会迅速被物质的汪洋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泛起微弱星光,不成气候。
所以,陈吉发要颠覆这套封建制度,要进入前世人人都可以安居乐业的现代社会,就必须从一开始就破除阶级、社会地位、经济利益的高度绑定,将人的个性追求充分展露出来,那么适当的其他学科基础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
但考虑到这个时代的客观条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