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紧迫而困难(2/6)
。”
楚君一边吃饭,一边向尕依提请示道:“尕依提乡长,下午一上班,你看是不是一起找于书记,把山口村修路的事情跟他汇报一下?”
在乡村,尕依提对“要想富,先修路”这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深知,对于山口村乃至整个亚尔乡来说,修路绝不仅仅是一项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关乎未来发展与繁荣的关键举措。
交通不便,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长久以来紧紧束缚着山口村迈向富裕的脚步。村里的农产品因道路崎岖难行,无法及时、高效地运输出去,只能在田间地头堆积,价格一降再降,甚至烂在地里,村民们的心血付诸东流。与此同时,外面的资源、技术、人才也因交通不便而难以流入,山口村仿佛被隔绝在一个封闭的孤岛之上,与外界的联系微乎其微,发展之路举步维艰。然而,修路并非易事。乡里的财政状况一直捉襟见肘,资金缺口巨大,修路的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其实,尕依提心中一直藏着一个极具前瞻性和胆识的宏伟构想。他计划对亚尔乡通往216国道的两公里乡道进行彻底的改扩建,将原本仅五米宽的两车道,拓宽为十二米宽的场镇大街。在这条一公里长的主街两侧,精心规划修建商品住房,底层两层作为商铺(巴扎),楼上则为舒适的住宅。如此一来,不仅能大幅提升乡道的通行能力,更将为亚尔乡注入新的经济活力。
216国道作为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干线,车流量巨大,商贸往来极为频繁。如果能够将亚尔乡的这段乡道精心打造成一个兼具交通与商业功能的场镇,不仅能为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还能吸引周边地区的商户和游客纷至沓来,为整个乡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然而,这个计划的规模之大、难度之高,令人望而却步。初步估算,没有上千万的资金投入,这样的构想只能停留在脑海深处,难以付诸实践。
楚君年轻有为,充满朝气,既有大胆的想法,又有敢于付诸实践的魄力。他敢想敢干,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而尕依提作为乡长,经验丰富,行事稳重,对亚尔乡的发展有着长远的规划和深刻的洞察。两人性格互补,合作默契,是亚尔乡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这个计划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实施起来难度极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