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人生新起点(3/6)
我们是不是应该要好好准备一下?”
尕依提一听,双眼顿时瞪得溜圆的,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什么?3万元?这么大一笔款子!”他激动地站起身,在办公室来回踱了好几个来回,脸上满是惊喜和激动。这真是打瞌睡来了枕头,久旱逢甘霖,雪中送炭,太及时了!
长期被资金短缺困扰的尕依提乡长此时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如何使用这笔款子了:乡中学的设施维修可以一切从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场镇找小包工头周四全,他手下铁匠、木匠、泥瓦匠都有,把乡中学翻修的事情交给他,门窗、桌椅板凳、屋顶墙面,简单修缮一下,三千元就打住了。剩下的27万元,乡政府财政再拿出7千元,凑齐34万元,就可以先把乡中学3个月的教师工资付清了。要知道,乡中学的教师工资已经拖欠了六个月,中学的喀斯木校长几乎每个星期都来乡政府一趟。要是这工资一发,乡政府就可以清静一阵子了,乡中学的教师队伍就能稳定下来,校长的压力瞬间就能减轻,乡政府也算为乡教育事业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楚君看着尕依提激动的神情,以为乡长只是为这意外的捐款而高兴。他并不清楚尕依提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其实,更让尕依提欣慰的是,楚君在处理这样一件大事时,提前向他通报了情况。这让尕依提在即将到来的党政联席会上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也让他对楚君刮目相看。楚君的举动表明,他在面对重大事项时,已经开始自觉遵循“提前请示、事中沟通、事后汇报”的组织程序,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透明、清晰。这种谨慎的态度让尕依提对这位年轻人很满意。
此时,楚君的思绪正聚焦于如何用这笔捐款改善乡中学的教学设施。而尕依提则有着另一番考量。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基层的乡长,他深知乡中学教师工资拖欠问题的严重性。教师们为了孩子们的教育默默付出,却因薪资问题陷入困境,这让尕依提深感愧疚。在他眼中,这笔钱若能用于发放教师工资,不仅能缓解教师们的燃眉之急,更能稳定教师队伍,为乡村中学的教育事业注入持久的动力。
至于谁的想法更合理,似乎很难轻易评判。毕竟,位置不同,视角各异。这种差异并非谁对谁错,而是两人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优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