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庞氏新“骗局”(2/5)
孜的村民回应道(维语):“好的,那我就把之前交的一千元加上利息,换成一张新的收据。”
阿吾提会计翻阅账本后,提醒道(维语):“肉孜,你目前的本金加上利息总额仅为1600元,数额偏少。我建议你再想办法,至少凑足三千到五千,这样获得的利息也会相应增加。”
肉孜有些无奈地抱怨说(维语):“谁不想多交点钱呢,我也清楚这里的利息比银行高,谁都希望能多赚一些。但现实是,我真的没有更多的钱了。”
杨主任通过麦克风向大家强调(维语):“我们村地处山区,每家每户至少有十只牛羊,变卖一些总能凑出几千元。谁家在乡里没有几个亲戚?借钱应该不是难事。在银行、信用社、农经站这些地方,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关系。请大家多动动脑筋,尽量多筹集一些资金,毕竟2的利息不是随处可寻的。”
这时有三两个村民拿着收据要求换新收据,但是金额都不大,都是两三千元,关键是都是账面转账,没有实际的现金收入。
杨主任皱了皱眉头,接过村民递来的收据,仔细看了看,然后说道(维语):“大家的心情我理解,但集资是为了煤矿的长远发展,账面转账只是一方面,可咱们企业更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动。这样吧,大家回去再商量商量,尽量凑些现金出来,这样对咱们煤矿、对大家都有好处。”
村民们听后,虽然面露难色,但也觉得杨主任的话有道理,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多数人表示会再想办法。
面对这样的局面,几名村干部面露焦虑之色,这的确和事先设想的有很大的出入。他们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似乎在无声地商量对策。
吐尼亚孜村支书率先打破了沉默,语气沉重地说(维语):“杨主任,实际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复杂得多。村民们手里确实没有那么多现钱,我们也得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
杨主任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维语):“那我们先不急于一时,分头去做做思想工作,看看能不能动员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了对工作挑战性的认可,但同时也感到欣慰,因为至少现在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恰在此刻,楚君手持公文包,步履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