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父子的对话(2/6)
监工的府吏高声宣布:“每日劳作六个时辰,管两餐饱饭!干满三年,按工分授田!”
起初,降卒们怨声载道,可当第一锅热腾腾的粟米饭抬上来时,许多人红了眼眶——他们已经许久没吃过一顿安稳饭了。
渐渐地,工程营里竟也生出秩序。有人因勤快被提拔为工头,有人因手艺精湛被调去修城墙,甚至还有人偷偷学起了算账,梦想着日后能做个小掌柜。
当然,也有不服管束的刺头。某夜,几个原风灵教头目煽动暴乱,欲抢夺粮仓。可未等他们动手,就被同营的工友举报——只因告密者能减半年工期。
翌日,闹事者被当众枭首,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工地上方。府吏冷冷道:“想作乱的,这就是下场!想活命的,就老老实实干活!”
武城侯孙佺站在城头,望着远处新垦的农田和修缮一新的城墙,淡淡道:“六万人,不过三年,便成了东昌的根基。”
谋士笑道:“侯爷英明,分而化之,以利驱之,再桀骜的狼,也能驯成看家的狗。”
孙佺摇头:“不是驯,是给他们一条活路。”
“人,终究是想活着的。”
四月的夜风裹挟着细雨,拍打着武城侯府书房的雕花窗棂。烛火摇曳,映照出墙上那张《东昌堪舆全图》,青莲县的位置被朱砂圈出,宛如一道尚未愈合的伤口。
孙佺负手而立,指尖摩挲着一枚黑玉棋子,良久才开口:“一个月后,你就要入京为质。”
孙先站在案前,目光沉静:“父亲,孩儿明白。”
“明白?”孙佺冷笑一声,忽然将棋子重重拍在青莲县的地界上,“靖海军今年扩军三千,赵灵在盐场、铁矿上的收益翻了一倍。等你再回来时,青莲县怕是要养虎为患了!”
孙先没有立即回应,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卷薄册,轻轻摊开在案上。那是一份《青莲县匠籍录》,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造船、冶铁、织造等各行业的能工巧匠。
“父亲,孩儿离府前,会做三件事。”
“青莲县的老工匠,传承有序,技艺精湛。”孙先的手指划过名册,“但他们却颇为遵循旧例,赵灵的新政引得不少人反感,若东昌府薪酬能高两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