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恒山问道(3/6)
,只剩下一道假圣旨。即便猜到与和珅有关系,却也死无对证了。无奈,我们一行人只好回京复命。
一行人离开山谷战场,向着京城方向赶路。一路上众人虽警惕万分,但并未再遇什么意外。只是那死去太监未说完的“和”字,如阴云般笼罩在众人心中,让气氛显得格外凝重。
这天,当众人来到山西大同,路过恒山时,颙琰看着那巍峨耸立的山峰,突然说道:“各位师傅,学生想去拜山。一来,愿保佑我大清江山永固;二来,祈愿护佑我们接下来回京路上平安顺遂;三来,也去去咱们身上这晦气。”朱珪、刘墉等人听后,略一思索,皆觉得这事儿可行。一来颙琰身为皇子,有此祈愿合乎情理;二来在这紧张的局势下,适当的停歇与祈福也能舒缓众人的神经。于是,大伙便改变行程,向着恒山而去。
行至恒山脚下,抬头望去,只见山势陡峭,云雾缭绕,庙宇楼阁在山林间若隐若现。颙琰不禁感叹:“此山如此雄伟,难怪被誉为北岳,想必定有神灵庇佑。”刘墉在旁附和道:“殿下所言极是,恒山自古便是圣地,承载着无数人的祈愿,想必今日殿下诚心参拜,定能如愿。”
众人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而上,山路两旁古木参天,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更添几分幽静。走了一阵,便来到了一座名为“真武庙”的庙宇前。庙门古朴厚重,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威镇恒山”四个大字。颙琰整了整衣冠,率先踏入庙中。
庙内香烟袅袅,一尊真武大帝的神像威严地端坐在神龛之上,目光炯炯,仿佛俯瞰着世间万物。颙琰恭敬地走上前去,拿起香烛,点燃后深深鞠躬,心中默默祈祷着大清国运昌盛、众人平安。拜完之后,颙琰转身看向刘墉,问道:“刘大人,你说这真武大帝在民间素有护国佑民之说,这其中可有什么典故?”
刘墉略微思索,说道:“殿下,相传真武大帝乃北方之神,法力无边。在古时,天下大乱,妖魔横行,真武大帝下凡降妖除魔,护佑百姓。百姓感其恩德,便立庙供奉,祈求他能永保世间太平。咱们大清自开国以来,历经风雨,真武大帝想必也一直在庇佑着我朝。”
颙琰微微点头,又问:“那依刘大人之见,我大清如今内忧外患,真能凭借这神灵庇佑化解危机吗?”刘墉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