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朝堂锄奸(5/6)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急需朝廷开仓放粮,让百姓度过这西北的寒冬。
乾隆接到奏章后,忧心忡忡。心想:“这该派谁前去为好?派刘墉或阿桂?这二位皆已年迈;派王杰或钱沣?这二人却是一根筋,怕把事儿干得太过分了;派和珅等人?又怕他们从中贪腐,再掀起一场风波。”无奈之下,叫来了刘墉、阿桂商量此事。
乾隆满脸忧虑地看向刘墉和阿桂,缓缓开口道:“二位爱卿,甘肃如今大旱,百姓苦不堪言,急需开仓放粮赈灾。朕思来想去,却不知该派谁前去主持此事。”
刘墉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依臣之见,此事关乎重大,需派一位既稳重又能公正处事之人前往。阿桂大人经验丰富,若前往定能妥善处理,但阿桂大人年事已高,长途跋涉恐身体吃不消。”
阿桂赶忙躬身说道:“陛下,老臣虽年事渐高,但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解难,万死不辞。只是这一路奔波,若因老臣身体缘故而耽误了赈灾大事,反倒得不偿失。”
乾隆微微点头,长叹一声:“是啊,朕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王杰与钱沣二人,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可他们太过耿直,朕怕他们行事过于强硬,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刘墉接话道:“陛下所虑极是。这二人一心为公,对贪腐之事深恶痛绝,若遇到从中作梗之人,怕是不会轻易罢休。”
乾隆又道:“若派和珅等人前去,朕又实在放心不下。他们以往的行径,难保不会在赈灾粮款上动手脚,再掀起一场风波,那甘肃百姓可就真的苦上加苦了。”
阿桂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臣以为,十五阿哥颙琰为人正直,且这些年在朝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此次赈灾之事,或许可让他前去历练一番。”
乾隆眼中闪过一丝犹豫,说道:“颙琰虽品性端正,但毕竟年轻,朕担心他难以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
刘墉赶忙说道:“陛下,十五阿哥聪慧过人,且心怀天下,对百姓疾苦颇为关心。此次赈灾,对他来说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再者,可派几位得力大臣辅佐,定能顺利完成赈灾任务。”
乾隆低头沉思许久,心中权衡利弊。一方面,他确实希望颙琰能在实际事务中得到锻炼,增长治国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